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4年第4期
编号:12065664
论心理健康素质(2)

     (3)心理健康素质是一个复合概念,其结构应该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其功能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心理健康素质首先指个体内在的、稳定的品质,但也不排除作为在群体当中生活的个体与其他个体、群体之间关系的品质;既包括作为整体人活动的人格的内容,也包括人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与社会交互作用而达到的和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不能完全割裂内在结构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研究,明确这一概念,并要证实各层次、维度和各功能之间的关系。

    (4)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对象绝不局限于以往心理健康研究的有心理问题的人,而是所有人。因此,所有的人都有心理健康素质,且绝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素质是高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反映了其心理健康素质水平高低的差异。研究这些心理健康素质,使培养和教育人的所有活动可以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

    由此,可以将心理健康素质初步界定为: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2.2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及其含义

    心理健康素质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包含心理现象的所有内容。个体在社会群体当中生活,个体的心理现象是与他人、群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就应包括与人交往时所需要和所表现的人际交往素质。个人的心理现象中“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既包括指向于自我的各种心理品质,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感;又包括指向于其他对象(包括人和物)时所需要和表现的各种心理品质,如个人的性格、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以及个人的认知风格、情绪体验和调节、个体的应付风格等。而作为整体的人在社会当中能否健康地生存与发展,主要表现就是适应,即自我适应、社会适应和自然适应。

    (1)人际交往素质:指个人能与周围的人和群体进行交往、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维持、改善和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品质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53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心理与行为研究》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