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339646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问卷的编制(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2年第5期
     摘要:通过对认知风格既往文献的回顾和分析,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将认知风格定义为个体在解释生活事件时所偏爱的和习惯化的特征性认知方式,并确定了4个维度:过度概括化、选择性提取、个体化和灾难化。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参考国内外已有量表、自编项目及专家评定,形成27个项目的认知风格问卷初测版,并分别在大学生样本和非学生样本中进行测试,筛选出在两个样本中都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16个项目。最终形成认知风格问卷正式版。对认知风格问卷正式版进行心理测量学指标考察,结果发现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聚合效度和校标效度都良好,可用于测量中国成年人的认知风格。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成年人,认知风格,认知风格问卷

    分类号:B846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们开始从认知角度对抑郁症的原因及维持机制进行了探索,并根据各自的理论假设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认知风格概念,为理解和治疗抑郁症提供了途径和方法(Beck。1964,1978,1979)。之后,研究者对认知风格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完善了认知风格理论(Barriga&Gibbs,1996,1998;Needles&Abramson,1990)。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对青少年罪犯(Barriga&Gibbs,1996,1998;Wallinius,Johansson,Lard6n,2011)、后背疼痛患者(Lefebvre,1981:MOSS-Morris&Pe-tere,1997)、神经性贪食症(Doll&FairbLlrn,1997)、创伤后应激障碍(Najavits,2004)等个体的认知风格进行了实证研究。
, 百拇医药
    临床心理学领域对认知风格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风格概念(Beck 1964,1967,1978,1979:Abram-son&Metalsky,1978,1989)、认知风格的作用机制(Becl(,1964,1967,1978,1979;Abramson&Metalsku197 8,1989)和认知风格的测量与评估(Weissman&Beek,1978;Krantz&Hammen,1979;Hollon&Kendall,1980;Lefebvre,1981;Persorb 1982)等领域。

    近年来,国内对认知风格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大多数研究是从认知心理学领域的认知风格观点出发,研究认知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袭开国(2008)研究了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发现认知风格(场独立一场依存)与状态情绪存在密切相关:雷晓玲和范秀珍(2011)研究了场独立和场依存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性,发现认知风格与社交焦虑相关不显著。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研究认知风格的研究还甚少,袁洁和薛云珍(2009)修订了认知问卷,其理论基础是习得性无助理论,测量了归因风格。邹涛、姚树桥和朱熊兆等人(2012)修订了认知方式问卷,其理论基础是无望理论,测量了无望理论的三种消极推断风格:整体稳定性归因、消极灾难后果期待以及消极自我特征。这两个问卷都是用大学生样本进行修订,但在其他人群中是否适用还未知。
, 百拇医药
    认知风格是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宝勇,2004)。根据《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的编制》课题的整体规划,本研究拟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确定认知风格的概念和结构,并编制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问卷(梁宝勇,2012)。

    2、认知风格的定义和维度

    2.1 认识风格的操作定义

    临床心理学中,认知风格的定义尚不明确。但是Alloy(2008)定义认知风格为事件发生后个体解释生活事件的特征性方式,沃建中(2004)认为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偏爱的、习惯性的认知方式。既往研究主要从认知加工过程和认知水平两个角度对认知风格进行定义。从认知加工过程角度来看,认知风格表现为事件发生后个体表现出的偏爱和习惯化的加工方式。认知歪曲是指个体错误建构或歪曲事件意义的倾向(Becket al,1978,1979),发生在认知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归因风格和消极推断风格是指个体对原因、后果和自我价值意义的消极推断倾向(Abramson etal,1978,1989)。发生在认知加工过程的解释阶段:从认知加工水平角度来说。认知风格表现为事件发生后个体所持有的认知态度或看法。认知三联征和功能失调性态度是之前经验累积的认知结果(Beck et al。1978,1979),并不针对特定事件本身,属于较深层次的认知风格:负性自动思维则是事件发生后个体对事件的即时认知或看法(Becket al,1978。1979),属于较浅层次的认知风格。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根据课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的研制》的统一规划,本研究从认知加工过程角度将认知风格定义为个体解释生活事件时偏爱和习惯化的特征性认知方式。

    2.2 认知风格的测量工具

    临床心理学中对认知风格的测量主要是基于Beck和Abramson的认知理论,测量个体在常见情境下解释生活事件的特征性方式,问卷主要有认知错误问卷(Leitenberg,1986)、认知偏差问卷(Krantz&Hammen,1979)、归因风格问卷(Per-son,1982)、认知风格问卷(Abramson&Metalskv。1989)、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Weissman&Beck,1978)和自动思维问卷(Hollon&Kendall,1980)。本研究从认知加工角度界定认知风格,可参考的认知风格量表有:(1)认知错误问卷(Cognitive Error Questionnaire,CEQ)及修订版(Possel,2009;Moss-Morris&Petrie,1997),主要测量Beck认知理论中的消极认知错误,包括过度概括化、选择性提取、个体化和灾难化四个维度:(2)归因风格问卷(Attributional Style Ouestion-naire,ASQ)及修订版(Peterson&Villanova,1988;Seligman et al,1984;Isaacowitz&Seligman,1999)基于Abramson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测量内在一外在性归因、稳定一不稳定性归因和整体一具体性归因三个维度:(3)认知风格问卷(CognitiveStyle Questionnaire,CSQ)及修订版(Alloy et aL2000;Haeffel et al,2008;Hankin&Abramson,2002;Meyer et al,2010)基于无望理论,用来测量消极认知风格,包括整体稳定性归因、灾难结果期待和消极自我特征三个维度;(4)认知偏差问卷(Cognitive Bias Questionnaire,CBO)测量Beck认知理论中的认知错误(Krantz&Hammen,1979),包含抑郁/歪曲、抑郁/不歪曲、不抑郁/歪曲和不抑郁/不歪曲四个维度,问卷没有测量具体类型的认知错误。

    , 百拇医药(杨丽 翟瑞龙 齐振亚 王岳飞)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