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1)
摘要:编制适用于我国成年人使用的应对风格量表。通过对应对风格研究的文献分析,将应对风格量表确定为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两个维度,编写项目43个,通过对410和379人的大学生样本的两次预测分析.形成由33个项目的正式量表。通过对467人的成年人样本和来自大学生的三组样本的实测,考察量表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结果表明,应对风格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也思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聚合效度和效标效度。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具有可靠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被用于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的评估。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应对风格,量表,信度,效度。
分类号:B846
1 引言
应对(coping,又称应付、因应)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与人的心理适应和健康密切相关。按照Lazarus和Folkman(1984)的定义:应对是个体在认知和行为上管理心理应激的不断变动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在心理应激和健康的联系中,有一个重要的中介(或调解)变量,这就是应对。作为应激事件与身心健康状况的中介机制。应对影响着人们对应激事件的反应类型和反应强度,也调节着人们对情境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结果(Edwards,1988)。正是因为应对与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对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心理学研究领域所探讨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梁宝勇,2002)。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应对研究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Somefield&McCrae,2000)。但正如本研究领域最具影响的学者Lazarus(1999)所说。应激与应对研究的质量与数量是不匹配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之一是应对研究取向各异、测量方法不统一。向晓蜜、张进辅等(2007)总结了5种主要的应对研究取向.包括应对过程研究取向、应对特质研究取向、应对认知思维研究取向、应对能力研究取向以及特定情境应对研究取向等。应对是一种包含各式各样的策略的复杂现象和多个维度的过程.应对方式的评定是一项困难的工作(Folkman,1991;梁宝勇等,1999a)。人们对应对策略或应对方式的数量和分类尚无一致意见:文献报道从2-28种不等(Folkman,1991)。虽然研究取向不尽相同.但问卷法仍然是应对方式的测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构想编制了相应的应对方式(或风格)问卷。其中最著名的是Lazarus和Folkman(1984)编制的WOC(The Ways of Caping)问卷、Stone与Neale(1984)编制的DCI(The Daily Coping Inventory)以及Carver等(1989)编制的COPE问卷。我国的研究者也编制了大量的应对方式或风格问卷,如:特质应对问卷(姜乾金等,1993)、应付方式问卷(肖计划等,1996)、应对量表中文修订版(韦有华等.1996)、应付方式评定量表(梁宝勇等,1999b)、应付方式量表(施承孙等,2002)、应对风格问卷(石林等,2004)等。
人格特质和情境因素是个体在应激情境下采用何种应对方式的两大决定因素(梁宝勇等.2006)。因此在应对方式评定工具的研制中.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学思路,一种是特质取向思路(trait-oriented approach),另一种是过程或情境取向思路(process or situation-oriented approach)。采用特质取向思路编制的应对问卷所测量的.应当称“应对风格(coping style)”,即能够体现个体人格特点的、具有跨情境相对一致性的、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的组合:而采用过程或情境取向思路编制的应对量表所要测量的,应当称“应对方法或方式(ways of coping)”,即面对具体问题情境和情绪困扰时个体实际采用的具体的应对方法。应对风格主要取决于人格特质(“应对特质”)。所以是相对稳定的,可以采用一次性测量的方法加以评定:而具体情境下的应对方式除了受人格特质的影响外。更多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依据具体问题、具体情境的特点来编制问卷或采用其他评估技术.并需要依据应激情境的变化采用多次测量或评估来评定应对方式的变化.并相应地评价应对方式的适应意义(Tennen等,2000;梁宝勇,1999a,2002,2006)。不问量表编制所依据的理论.不知道量表所测量的是什么(相对稳定的应对风格还是具体情境的应对方式),混淆两个基本概念和滥用应对测评工具和评估方法.是国内外近几十年间本研究领域许多错误推论的重要根源.也是造成应对研究和临床实践脱节的主要原因(Somefield.&McCrae,2000;梁宝勇,2002,2006)。
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梁宝勇,2004,2012)。应对风格可被视作一种“亚特质(sub-trait)”.是人格特质影响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变量之一.因此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本研究的目的是依据应对特质理论.编制一个用来评定个体应对风格的量表——“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
2 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过程与方法
2.1 量表的维度和操作定义的确立
根据“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的研制”的总体规划.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采纳应对特质研究取向(梁宝勇,2012),将应对风格界定为个体在各种应激情境中都可能会表现出来的、带有个人特点的应对方式的组合形式。也就是说,本研究所编量表要评定的不是个体在面对具体应激情境时的具体的应对方式,而是评定那些能够体现其人格特点的、具有跨情境的相对一致性的应对方式的组合形式。
关于应对方式的结构,至今,Lazarus和Folkman(1984,1993)提出的二分法仍是最有影响力的划分方法,即:注重于问题(情境)的应对策略和注重于情绪的应对策略。这两种应对策略都包含许多具体的应对方式。这种划分方法尽管简单.但却是编制应对量表的基本出发点。 (梁宝勇 吴雨晨)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应对风格,量表,信度,效度。
分类号:B846
1 引言
应对(coping,又称应付、因应)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与人的心理适应和健康密切相关。按照Lazarus和Folkman(1984)的定义:应对是个体在认知和行为上管理心理应激的不断变动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在心理应激和健康的联系中,有一个重要的中介(或调解)变量,这就是应对。作为应激事件与身心健康状况的中介机制。应对影响着人们对应激事件的反应类型和反应强度,也调节着人们对情境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结果(Edwards,1988)。正是因为应对与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对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心理学研究领域所探讨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梁宝勇,2002)。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应对研究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Somefield&McCrae,2000)。但正如本研究领域最具影响的学者Lazarus(1999)所说。应激与应对研究的质量与数量是不匹配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之一是应对研究取向各异、测量方法不统一。向晓蜜、张进辅等(2007)总结了5种主要的应对研究取向.包括应对过程研究取向、应对特质研究取向、应对认知思维研究取向、应对能力研究取向以及特定情境应对研究取向等。应对是一种包含各式各样的策略的复杂现象和多个维度的过程.应对方式的评定是一项困难的工作(Folkman,1991;梁宝勇等,1999a)。人们对应对策略或应对方式的数量和分类尚无一致意见:文献报道从2-28种不等(Folkman,1991)。虽然研究取向不尽相同.但问卷法仍然是应对方式的测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构想编制了相应的应对方式(或风格)问卷。其中最著名的是Lazarus和Folkman(1984)编制的WOC(The Ways of Caping)问卷、Stone与Neale(1984)编制的DCI(The Daily Coping Inventory)以及Carver等(1989)编制的COPE问卷。我国的研究者也编制了大量的应对方式或风格问卷,如:特质应对问卷(姜乾金等,1993)、应付方式问卷(肖计划等,1996)、应对量表中文修订版(韦有华等.1996)、应付方式评定量表(梁宝勇等,1999b)、应付方式量表(施承孙等,2002)、应对风格问卷(石林等,2004)等。
人格特质和情境因素是个体在应激情境下采用何种应对方式的两大决定因素(梁宝勇等.2006)。因此在应对方式评定工具的研制中.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学思路,一种是特质取向思路(trait-oriented approach),另一种是过程或情境取向思路(process or situation-oriented approach)。采用特质取向思路编制的应对问卷所测量的.应当称“应对风格(coping style)”,即能够体现个体人格特点的、具有跨情境相对一致性的、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的组合:而采用过程或情境取向思路编制的应对量表所要测量的,应当称“应对方法或方式(ways of coping)”,即面对具体问题情境和情绪困扰时个体实际采用的具体的应对方法。应对风格主要取决于人格特质(“应对特质”)。所以是相对稳定的,可以采用一次性测量的方法加以评定:而具体情境下的应对方式除了受人格特质的影响外。更多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依据具体问题、具体情境的特点来编制问卷或采用其他评估技术.并需要依据应激情境的变化采用多次测量或评估来评定应对方式的变化.并相应地评价应对方式的适应意义(Tennen等,2000;梁宝勇,1999a,2002,2006)。不问量表编制所依据的理论.不知道量表所测量的是什么(相对稳定的应对风格还是具体情境的应对方式),混淆两个基本概念和滥用应对测评工具和评估方法.是国内外近几十年间本研究领域许多错误推论的重要根源.也是造成应对研究和临床实践脱节的主要原因(Somefield.&McCrae,2000;梁宝勇,2002,2006)。
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梁宝勇,2004,2012)。应对风格可被视作一种“亚特质(sub-trait)”.是人格特质影响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变量之一.因此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本研究的目的是依据应对特质理论.编制一个用来评定个体应对风格的量表——“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
2 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过程与方法
2.1 量表的维度和操作定义的确立
根据“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的研制”的总体规划.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采纳应对特质研究取向(梁宝勇,2012),将应对风格界定为个体在各种应激情境中都可能会表现出来的、带有个人特点的应对方式的组合形式。也就是说,本研究所编量表要评定的不是个体在面对具体应激情境时的具体的应对方式,而是评定那些能够体现其人格特点的、具有跨情境的相对一致性的应对方式的组合形式。
关于应对方式的结构,至今,Lazarus和Folkman(1984,1993)提出的二分法仍是最有影响力的划分方法,即:注重于问题(情境)的应对策略和注重于情绪的应对策略。这两种应对策略都包含许多具体的应对方式。这种划分方法尽管简单.但却是编制应对量表的基本出发点。 (梁宝勇 吴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