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67502
大学生家庭功能、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的关系(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3期
     摘要 研究了378名大学生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自我分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家庭功能亲密度、适应性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正相关;(2)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对自我分化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3)层级回归发现,在同时考虑心理弹性各因子的影响时,对自我分化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家庭功能亲密度β值下降且显著性水平降低。结论: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在家庭功能亲密度与自我分化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心理弹性,家庭功能,自我分化,大学生。

    分类号 B844.2

    1 引言

    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是Bowen在家庭系统理论里提出的核心概念,指个体在家庭中情绪依恋与独立自主的程度。Bowen将自我分化定义为个体逐渐将自己的感受、思考以及价值观与原生家庭区分开来,更加独立有自我的主张(吴煜辉,2008)。自我分化作为个体情绪成熟度的一个测度,反映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成为独立个体的个体感”和“与家庭保持联系的亲密感”两种情感体验的整合程度(Bowen,1978;吴煜辉,2008;Kerr &Bowen,1988)。对个体成熟和心理健康而言,自我分化是最为关键的个性品质之一,也是家庭成员必要的成长目标(黄华,2008)。研究发现,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个体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Jenkins,Bubo-ltzwc,& Schwartz,et al.,2005;刘春艳,王鑫强,刘衍玲,2010),自我分化逐渐成为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家庭是个体积累情感经验和学习人际互动的最初场所,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Miller &Ryan,2000)。结果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关注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越好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越少,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起关键作用(方晓义,徐洁,孙莉,2004)。研究发现,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核心情感系统等家庭因素对子女的自我分化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安芹,邱彩虹,王伟,2012;杜岸政,2012)。家庭功能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影响自我分化的重要因素,自我分化是家庭互动关系的结果(黄华,2008)。研究发现,不同亲密度和适应性家庭的大学生自我分化存在明显差异(安芹,邱剑,刘玉利,2011)。毋庸置疑,家庭功能对个体自我分化发展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对于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却鲜有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家庭对自我分化的影响机制越来越引起研究兴趣。

    心理弹性(resilience)作为一种保护要素、过程和机制,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Anthony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在面临挑战和危险时帮助个体抵抗破坏的特性,在发生危机时帮助家庭去阻抗遭到破坏的品质(席居哲,桑标,左志宏,2008)。心理弹性是人类适应系统的一种重要的素质(Masten,2001),作为个体保持或恢复正常的心理机能(Franko,Striegel-Moore.& Brown,2004)能够缓冲负性事件的影响,且需要在生活中逐渐地增强。研究发现,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个体其自我分化水平较高(杜岸政,王瑾,王滨,2012)。有研究表明,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与家庭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心理弹性是个体在家庭互动中获取社会适应力的重要特质(马伟娜,桑标,洪灵敏,2008)。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是最主要的保护性因素,为个体心理弹性提供社会情感支持,父母亲的情感温暖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提高(张运红,2012),特别是在单亲、地震灾后、流浪、留守等不利环境下,心理弹性与家庭情感支持更是紧密相关,良好的父母关系、完善的家庭功能、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较少的控制干涉有助于提高心理弹性进而保护个体(邱婷,2012;孙仕秀,范方,郑裕鸿等,2012;崔丽娟,俞彬彬,黄敏红,2010),提示良好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利于促进心理弹性发展,改善情绪认知水平,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正处于“个体独立”与“家庭依赖”发展的关键阶段,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拟将家庭功能、自我分化、心理弹性同时引入研究,试图在探明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关系的基础上,考察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对个体自我分化发展影响中的保护性作用,提出研究假设即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和自我分化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选取北京市2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为94.5%。其中女生207人,男生170人,信息缺失1人;平均年龄为20.3±3.0岁,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分别有90,95,111,80人,信息缺失1人;理工科201人,文史类170人,信息缺失7人。

    2.2 工具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1999)量表共30个项目,分为亲密度(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适应性(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2个分量表。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采用的是胡月琴、甘怡群等2008年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分为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因素。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0.77之间。

    自我分化问卷(吴煜辉,王桂平,2010)共27个项目,分为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断绝和与人融合4个分量表。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0.83之间。

    2.3 统计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 (王艳艳 安芹 方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