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665894
熟练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听觉词的语言表征(4)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4期
     4.综合讨论

    4.1 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语义共同表征,词汇分离表征

    实验1表明,对熟练的粤语-普通话双言者而言,无论粤语词和普通话词是同形异音还是异形异音,也无论是在语言内还是在语言间,语义加工均存在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这种反应模式表明,虽然粤语和普通话具有不同的词汇,但词汇对应的语义表征却是相同的。

    重复启动效应是指在完成一个任务时,如果先前对刺激反应过,再次反应时会更快、更有效。成功地加工一个刺激依赖于对相关刺激的早期经验。一些实验证实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的存在(Dennis & Schmidt,2003;Charles,Weaver,& Wil-liam,2003)。fMRI研究表明,刺激的重复出现会产生启动效应(Chun-Yu & Ryan,2007)。Zeelen-berg等(2003)认为,熟练的双语者在概念加工中可以获得跨语言的语义启动效应。既然语言之间在语义加工中存在着启动效应,那么,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的语义必定是共同存储在一个语义系统中的(盛瑞鑫,热比古丽·白克力,郭桃梅,2007)。研究发现,熟练的荷兰语-英语双语者和中-英双语者在生物决定任务中都表现出跨语言的长时重复启动效应(Zeelenberg Pecher,2007;游旭群,苟雅宏,2006)。本研究采用类似的范式,也发现熟练粤语-普通话双言者语言间的重复启动效应,从而证明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语义共同表征。

    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词汇又如何表征?熟练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粤语词和普通话词都存在语言内的和语言间的长时重复启动效应,但效应量的大小却在不同条件下有异。在实验1中,虽然同形异音的粤语词和普通话词的语言内启动效应相当,但语言间启动效应却不对称:普通话词对粤语词的启动效应显著大于粤语词对普通话词的启动效应。在实验2中,出现了语言内启动效应的不对称:粤语词的语言内启动效应显著大于普通话词。所以存在这些差异,是因为普通话和粤语有不同的词汇系统。随着材料不同,两种词汇系统有不同的关系,出现不同的启动优势。而且,在实验1中,粤语-粤语条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普通话-普通话条件。在实验2中,粤语-粤语条件和普通话-普通话条件的反应时差异虽不显著,但比普通话-普通话条件短。这些都表明,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词汇(语音和字形)分别表征,有两个词汇系统。如果粤语和普通话的词汇共同表征,则不会出现上述差异。

    因此,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语言表征更符合修正的层级模型。在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两种词汇系统中,粤语词同语义系统的联系更强,普通话词同语义系统的联系较弱;从普通话词到粤语词的联系更强,从粤语词到普通话词的联系较弱。这是因为被试的母语是粤语,普通话是第二语言。虽然被试自评普通话与粤语同样熟练,但普通话仍然比不上粤语熟练。双语研究表明,语言获得时间、熟练程度和获得方式影响语言表征。Chomsky认为,人的大脑先天就有一种专司语言的官能,叫语言能力(The Faculty of Language)。这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最大特点之一。儿童对语言的掌握可以分为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与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语言习得是指儿童在先天语言机制处于开放状态下(一般在一岁至十一二岁之间)以惊人的速度、下意识地掌握自己的母语或第一语言的过程,语言学习是指儿童在掌握了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种或更多语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般在十二岁之后),人的语言机制一般处于“关闭”状态,学起来比较吃力,速度远不如语言习得那么快,也无法获得对所学语言的语感。Chomsky的这一观点被许多观察和实验证实(chomsky,1972;力提甫·托乎提,2012)。例如,儿童学习语言比成人更具有优势。初生一个月的婴儿就能够学到母语的很多语音特征(Kuhi,Wil-liams,Laeerda,Stevens,& Lindblom,1992);1~3岁左右接触L2的英-汉双语者在语法判断精确性上也不如讲母语者(Weber-Fox & Neville,1996);Spanish-Catalan双语者根据母语来组织元音(PalI-ier,Bosch,& Sebastian,1997)。这些都说明,L2很难达到与L1对等的地位。这是因为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在关键期过后,负责语言加工的神经回路就丧失了发展的可塑性。开始学习L2的时间越晚,L1和L2表征的差异就越大(Kim,Relkin,Lee,& Hirsch,1997)。Paradis(1994)假设,语言获得方式决定语言加工是依赖程序性记忆还是依赖陈述性记忆。如L1和L2在非正式情境中获得并达到流利,语音和句法信息就存贮在程序性记忆中;如果在7岁后以正式方式学习L2,L2的流利性就会受限制,语音和句法更可能保存在陈述性记忆中。被试在6岁左右开始学习普通话,早已经过了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普通话在学校中学习,普通话词更可能被保留在陈述性记忆中。在非正式场合,他们更多地讲粤语,在掌握普通话的过程中,他们又以粤语为中介,普通话至粤语的词汇联系被更多地使用,粤语至普通话的词汇联系却较少使用。这样,就导致从普通话到粤语的词汇联系更强。所有这一切,决定了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粤语词和普通话词分别表征。

    4.2 粤语词和普通话词的重复启动效应比较

    粤语词和普通话词的重复启动效应具有不同的趋势。当普通话词和粤语词同形异音时,出现了语言间启动效应的不对称,表现为普通话词对粤语词的启动优势;当普通话词和粤语词异形异音时,出现了语言内启动效应的不对称,表现为粤语词对普通话词的启动优势。这是因为当普通话词和粤语词同形异音时,普通话词和粤语词的区别仅在于发音不同。由于被试对粤语词的语音更加熟悉,从普通话词到粤语词的词汇联系更强,所以,当普通话词在学习阶段出现时,不仅能够激活共同语义表征,还能够容易地激活粤语的词汇表征;当粤语词在学习阶段出现时,只能够激活共同语义表征,较难以激活普通话词的词汇表征,因此出现了普通话词对粤语词的语言间启动优势。当普通话词和粤语词异形异音时,粤语词是一些特殊的语言表达,和同形异音的粤语词相比,普通话词同这些特殊粤语词的联系弱,因而未出现语言间启动效应的不对称。在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的语言一致时,特殊的粤语词不仅激活了共同的语义表征,还激活了特殊的词汇表征,所以启动效应就大;而它们的普通话对应词却无这种“特殊”的效果,因而启动效应就相对小。 (张积家 张凤玲)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