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664156
熟练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听觉词的语言表征(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4期
     摘要 以熟练粤语-普通话双言者为被试,考察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对听觉词的语言表征。实验1呈现粤语和普通话同形异音的词,实验2呈现粤语和普通话异形异音的词,要求被试做语义决定。结果发现,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对听觉词的语言表征类似于双语者,即普通话和粤语的语义共同表征,词汇分别表征。所以如此,是由粤语的特点和它与普通话的关系决定的。

    关键词 粤语,普通话,双言,语义表征。

    分类号 B842.5

    1.前言

    语言表征是指语言信息在人头脑中的存在方式。目前,双语表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言在讲话者的头脑中如何表征?这一问题十分令人感兴趣(张茜,张文鹏,2007)。研究双言的心理表征,对于揭示方言的性质,增进持不同方言的讲话者之间的交际,意义十分重要。

    双语(bilingual)是指在同一社会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白斯木汗·哈吾斯别克,2000)。双言(diglossia或bidialects)是指个人或语言社团掌握并且使用一种语言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域变体或社会变体。Ferguson(1959)首先提出了“双言”的概念,认为在许多语言社团中,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同一语言的不同变体。除了这种语言的基本方言(包括一种标准变体和几种区域性的标准变体)以外,还有一种高度规范的变体,这种变体是早期的或是大量书面文学作品的媒介(如汉语的文言)。什维策尔(1987)认为,双言是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包括标准语和方言,或者两种不同的方言在同一语言集团内部并存的情况。普通话和方言并用是应该被视为双语,还是应该被视为双言?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被视为双言;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被视为双语;折中的观点认为,双语和双言虽然属于语言的不同层级,但是,对个人或语言集团而言,却有着复杂的联系。无论是双语,还是双言,从语用的角度来看,都是为了达到交流目的而采用的表达方式。由于方言是普通话的变体,所以,虽然方言的使用与特定的区域有关,但方言与普通话密不可分。那么,方言与普通话的词汇语义在双言者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

    对双语者的词汇语义表征,有“独立存贮说”和“共同存贮说”之争,前者主张双语的词汇语义存贮在不同的语义空间里,后者主张双语的词汇语义存贮在共同的语义空间内。多数的研究结果支持共同存贮说(Francis,1999,2005;Kroll & Dijkstra,2002)。研究发现,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的词汇独立表征,语义共同表征。Potter,So和Eckardt(1984)提出双语表征的层级模型,包括词汇联系模型和概念中介模型。词汇联系模型认为,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的词汇与语义的联系方式不同,第一语言(L1)的词汇与语义表征直接联系,第二语言(L2)的词汇通过L1词汇与语义表征间接联系;概念中介模型认为,L1和L2的词汇都与语义表征直接联系。不熟练的双语者的两种语言通过词汇表征直接联系,熟练的双语者的两种语言以语义为中介联系。随着L2的熟练程度的提高,双语者的表征模式从词汇联系发展到概念调节联系。为了说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中一种非常熟练、另一种比较熟练的情况,Kroll和Stewart(1994)提出了修正的层级模型,认为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的词汇同语义系统的联系强度不同。L1词汇与语义系统的联系较强,L2词汇同语义系统的联系较弱。从L2到L1的词汇联系比从L1到L2的词汇联系更强。这一模型强调两种语言的词汇联系的不对称以及两种语言的词汇与语义联系的不对称,因而被称为非对称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许多实验结果的支持。例如,非熟练的双语者从L2到L1的翻译速度快于从L1到L2的翻译速度,表明L2到L1的翻译是词汇中介,从L1到L2的翻译是概念中介。

    近年来,内隐记忆的跨语言重复启动范式被广泛地运用于双语的研究中(Zeelenberg,Wagenmak-ers,& Raaijmakers,2002;Zeelenberg,Pecher,2003;莫雷,李利,王瑞明,2005;崔占玲,张积家,2009)。该范式的逻辑是:如果在测验阶段被试对已学词或已学词的翻译对等词反应得更快更准,存在重复启动效应,就说明这些词在学习阶段得到了激活;如果在测验阶段对已学词或已学词的翻译对等词与对未学词的反应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存在重复启动效应,就说明这些词在学习阶段并未激活。依据对已学词或已学词的翻译对等词的反应是否比对未学词更快,推断两种语言的心理表征。这一范式同样适用于双言的研究。马利军、韦玮和张积家(2011)发现,熟练的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在启动词为普通话时表现出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在启动词为粤语时未出现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支持修正的层级模型。陈栩茜和张积家(2012)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考察粤语-普通话-英语讲话者的高频的粤语词、普通话词和英语词之间语义通达的可能性,发现在学习阶段无论是呈现粤语词、普通话词还是英文词,粤语词的语义表征均被激活了;在学习阶段呈现普通话词或英文词也可以激活普通话词的语义表征。作者认为,在粤语-普通话-英语讲话者的心理词典中,粤语词、普通话词和英语词共享同一语义表征,粤语-普通话-英语讲话者的三种语言之间的语义表征对称,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联系均为强的联系。上述研究都采用视觉呈现范式。但是,粤语词和普通话词之间不仅在词形上有差异,在语音上的差异更大。普通话和粤语的许多词汇的词形相同,语音不同,另一些词汇的词形和语音都不同。在重复启动研究中,如果采用听觉呈现范式,就可以分别考察粤语与普通话的同形异音词和异形异音词在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头脑中的心理表征,这样,就能够更为全面地揭示粤语和普通话两种语言在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头脑中的表征方式。

    2.实验1粤语和普通话同形异音词的语言表征研究

    2.1 方法

    2.1.1 被试

    96名熟练的粤语-普通话双言大学生,听力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男女各半,平均年龄为20.5岁,母语为粤语,入小学以后开始学习普通话。在实验之前,被试用5点量表自评普通话和粤语的熟练程度,1代表非常不熟练,5代表非常熟练。普通话听、说、读、写的平均熟练程度为4.50,4.03,4.05和3.90,粤语听、说、读、写的平均熟练程度为4.52,4.08,4.01和3.78。t检验表明,差异不显著,p>0.05。 (张积家 张凤玲)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