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665912
不同阅读能力聋人语篇理解中连接推理的眼动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4期
     2.研究方法

    2.1 被试

    2.1.1 被试选取标准

    (1)好耳听力损伤程度在90分贝以上(极重度);(2)丧失听力时间在2周岁前(语言发展前);(3)智力发展正常;(4)除听力障碍外,无其他障碍;(5)八年级学生。

    2.1.2 被试筛选工具

    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李丹、陈国鹏于1991年主持修订的《瑞文测验联合型(CRT)》对被试智力进行评估。瑞文测验联合型属于非文字智力测验,适用年龄范围为5.5岁-70岁,测验对象不受职业、种族、文化背景的限制,聋哑人、丧失某种语言机能的病人及具有心理障碍的人都可使用。本测验为纸笔测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由接受过培训的研究生与聋校班主任老师主试。

    2.1.3 被试筛选结果

    三所聋校共38名学生参加了筛选,除2人为多重障碍,3人是智力障碍,1人家长不同意参加实验,剩余32名聋人均为语言发展前全聋,且除听力障碍外,无其他障碍。被试阅读能力划分标准:由语文老师根据聋人过去两学年间语文考试成绩划分,75%考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定义为高阅读能力,低于70分的为低阅读能力。32名聋人中,高阅读能力聋生14人,低阅读能力为12人,其他为中等能力水平。本研究选取高阅读能力聋人与低阅读能力聋人共26人作为被试。

    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参照Singer等人(1992)的研究范式自行编制。为排除被试知识经验、字词识别水平等额外变量对理解及推理的影响,本实验材料的主题均从被试熟悉的学校或家庭日常生活事件中选取。先请聋校老师收集聋人学习生活中最熟悉的事件或话题,从中选取15个不同主题的事件作为实验材料素材,材料的编写尽可能使用简单、易懂的字词。

    将编写好的实验材料编订成手册,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社会学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12人就材料的用词准确性、语句通顺性等进行评价,根据反馈意见对材料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编订成手册,下发给聋校五年级学生每人1本,要求他们将其中不认识或看不懂的字词、短语划出来。手册回收后,按照聋校学生的反馈意见再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实验材料再编订成手册,下发给聋校六年级学生每人1本,要求他们将其中不认识或看不懂的字词、短语划出来。手册回收后,按照学生反馈意见进行修改。修订过后的实验材料再次做成2本手册,请聋校两名八年级语文老师检核是否有八年级聋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或用语。根据老师反馈意见,对实验材料作最后一次修改,并从15篇实验材料中选取8篇作为正式实验材料。这样,确保所用实验材料没有被试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词语、不熟悉的背景知识,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所有实验材料都采用两个短句构成一个短语篇。第一句话为潜在原因句,描述主人公的某一行为特征,第二句话为结果句。结果句与原因句在主题上保持连贯,但在内容上根据与原因句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推理条件,一种控制条件。推理条件下,结果句的内容需要被试结合潜在原因句的信息进行连接推理才能理解;控制条件下,结果句的内容不需要联系潜在原因句,即不需要进行因果连接推理就能理解。

    为排除其他因素对结果句阅读时间的干扰,每个语篇中潜在原因句和结果句的句子都由10个字组成,均为高频字。结果句呈现结束后,首先呈现一个与语篇内容有关的记忆性是非判断问题,再呈现一个需要进行连接推理才能回答的理解性是非判断问题,要求被试进行判断。为准确记录是非判断题的阅读反应时间,所有是非判断题均由6个字组成。

    每个语篇有两种处理水平,共16个语篇。采用随机化法将语篇分为两组,保证每名被试阅读到全部8个语篇,其中4个为推理条件语篇,4个为控制条件语篇。除去8个实验材料,还根据收集的事件编制4个填充材料,填充材料的结尾也有理解性和记忆性是非判断题。每名被试共阅读12个语篇,以随机顺序排列。

    2.3 实验设计

    采取2×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被试间变量为阅读理解能力,有两个水平,分别是高阅读能力和低阅读能力。被试内变量为语篇种类,两个水平,分别为推理条件下与控制条件下。因变量有两类,一类为被试阅读语篇过程中的眼动指标: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和目标句的总阅读时间;一类是被试延时回答问题的结果数据,包括判断记忆性问题及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及其反应时间。记忆性问题就是对语篇中的事实信息进行提问,理解性问题是对文中隐含信息的提问,读者需进行连接推理加工才能正确回答。

    2.4 实验仪器

    实验采用德国SMI公司(SensoMotoric Instru-ment)生产的iView RED-III眼动仪进行记录,采集频率为60Hz。键盘上的空格键代表“进入下一页”,“J”键代表“√”,“F”键代表“×”。采用醒目的标签贴将“下一页”、“√”和“×”的标签贴在在三个相应的按键上。

    2.5 实验程序

    实验在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眼动实验室进行。该实验室具有隔音、隔光等功能。被试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主试两名,一名操作眼动仪,一名为听力正常的聋校老师,以确保被试在正确理解实验程序的基础上完成实验。实验前,先对聋校老师进行培训,再由其用口语与手语两种方式向聋人解释实验程序并进行练习训练,所有被试在正确理解实验程序的基础上开始正式实验。本实验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

    2.6 数据处理

    26名被试中,因眼球瞳孔过小、睫毛过长、头部移动、眼睛疲劳等原因,与剔除极端数据等,有效被试为22人,高阅读能力聋人12人,低阅读能力聋人10人。使用BeGaze软件2.2版对有效眼动结果进行分析,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进行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阅读能力聋人在记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

    不同阅读能力聋人完成语篇阅读后,回答两类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与标准差,见表1。 (贺荟中 孙彬彬)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