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665625
大学生道德情感问卷的初步编制(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4期
     3.3 问卷信度检验

    本研究检验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从表3对角线上的粗体数字可以看出,总量表、爱国感、责任感和正直感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7,0.72,0.73和0.59。一个月后重测,其重测信度分别为0.72,0.62,0.7l和0.64。

    3.4 问卷效度检验

    本研究检验了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大学生道德情感问卷在项目编制的过程中,经过了结构访谈、开放式问卷施测以取得编制问卷题项的材料,初始问卷施测前经过多位心理学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审核和判断。表3的相关分析结果也表明,爱国感、责任感和正直感三个分量表和道德情感总量表均呈正向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77和0.67,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可见,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使用Amos17.0统计软件用最大似然法对问卷的因素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道德情感问卷拟合指数(见表2)。本问卷的CMIN/DF为2.64在2.0到5.0之间,拟合指数GFI,NFI,IFI,CFI均大于0.8,近似误差指数RMSEA接近0.05,说明本研究的模型拟合较为合理(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2004)。

    4.讨论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道德情感包含了三个因子:爱国感、责任感和正直感,与最初构想基本符合,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与理论构想维度——道德情感四因素模型(卢家楣,袁军等,2010)虽然有着比较大的相似性,但不同的是大学生道德情感模型中没有析出关爱感因子。

    根据理论构想,关爱感因子是指对他人(包括动物)的挫折、不幸等遭遇的怜悯或同情的情感。责任感因子是指对自己分内的事勇于承担并尽力完成的情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关爱感的部分项目因负荷较低被删除(如“我看到流浪猫等小动物受伤害时感到非常难过”),部分项目则被包含到了责任感中(如“我觉得那些扶起跌倒在地老人的人应该得到表扬”)。这提示,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他人的关爱与社会责任感具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对于他人的挫折、不幸更能感同身受,并把关爱他人当成了自身应该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本次调查还发现,大学生责任感平均得分为5.05,为道德情感中得分最高的因子,高于“基本符合”水平,也显著高于卢家楣、袁军等(2010)测量的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得分(4.16)。相比于中小学生,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不论是生理基础还是心理发展,都已经到了需要独自承担责任的时候。大学生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广泛,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来看主要有四个层面(屈庆萍,2011;张霞,2011):对自我负责(如“我们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他人负责(如“我觉得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主要是原来关爱感因子中的条目);对社会负责(“社会上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关注”);对自然负责(对生命的尊重、自然的关怀以及对自然的亲近感、爱护感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研究中,从学生访谈整理结果和最后得到的22个问卷条目中,都没有涉及指向自然这个对象的题目。原来关爱感中有部分条目是涉及对动物这类生命体的尊重和爱护的,但由于负荷低已经被删除。这说明大学生的责任感还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在问题认识和处理上还显得比较肤浅。大学生作为世界和自然的一分子,应胸怀广阔,具有大义的责任感,勇于把“为人类谋福利、为子孙后代谋发展”当成自己的分内事。今后,在学校中可以开设有关生态保护课程,鼓励大学生多参与对动物、环境的人文关怀活动。

    没有责任感的爱国感就好比空中楼阁,爱国感是责任心的具体体现。英国文学家奥尔丁顿曾说“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本研究中,爱国感因子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以祖国为荣,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以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的情感。在三个因子的两两相关比较中,爱国感和责任感的相关系数最高(r=0.36),相关极其显著。在某些条目上更是直接体现了这两者的紧密关系,如“看到祖国发展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经常会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感也是责任感的升华,例如“能够为国家做出奉献,即使牺牲我自己的利益,我也认为是值得的”。爱国意识能否深入学生的心灵,取决于学生对这个国家的认知,取决于学生对国家与自己的关系的认识。学生对国家这个概念的认知,是从家庭到社会,进而才延伸到国家(屈庆萍,2011)。如前所述,大学生在责任感的深层次内容上还是比较欠缺的。这种欠缺也体现在了爱国感方面,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爱国感的平均得分为4.15,仅稍高于“有点符合”水平,低于我国中小学生的平均水平(4.83)。张霞(2011)指出当前大学生同时具有现代性甚至是后现代性的心理和生存特征,这使得他们在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同时,内心也涌动着对传统和现实的叛离。当大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这种矛盾情感成为一种潮流,大学生就容易变成道德上的“平面人”,缺乏深度的情感、思维、观察和反应。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引导大学生把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

    本研究中,大学生道德情感模型最后析出的因子是正直感,主要表现为不欺骗敷衍他人,正直、不投机取巧,能够坚持传统社会美德,不做损人利己的事的情感。它既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一种公正的道德行为;既是一种社会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个人的刚直性格。正直意味着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一点包括有能力去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并能公开反对你确认是错误的东西。正直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责任感和爱国感的基础,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更富有爱国热情的人。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正直感现状堪忧,平均得分仅为4.15,与爱国感一样仅稍高于“有点符合”水平,但稍稍高于我国中小学生的平均水平(3.94)。在卢家楣、袁军等(2010)指出青少年正直感是道德情感中得分最低的一个因子。大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真实情况更加接近,大学生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大众媒体,其道德情感更容易受到整个社会舆论氛围的影响。近年来,来自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给我们展现出一个残酷的真实: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加速运行的背景下,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群当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荣耻不明、善恶不分、美丑不辨的社会现象,而诚信失范、道德缺失更加成为我国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对于这些媒体信息,大学生们如果不能正确、辩证地分析和认识,往往会产生抱怨、妒忌、仇恨、不满等消极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因此,社会媒体和高校应该多报道和宣传那些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雷锋式”的模范人物,例如“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平民英雄,努力营造出一种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充分发挥出环境的渗透作用,使大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育人环境当中。

    大学生道德情感问卷选取了广州大学城内八所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八所大学包括了师范类、理工类、医药类、外语类以及综合类大学,其专业囊括范围广泛全面,所以本次研究的样本较为全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本次研究所取样本局限于广州大学城内,在样本的区域性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以后的研究可以增加不同地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测量,对于完善本量表有着重要的意义。

    5.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道德情感问卷包括三个维度:爱国感、责任感和正直感,共19个条目;(2)大学生道德情感问卷信效度良好,是进行大学生道德情感测量的有效工具。

    (致谢:感谢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湛兆霖图书室所有同事,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黄利民、成选、邱少威,广州大学的李小泉,广东药学院的郭秋泳) (黄时华 官永雄 张卫)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