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665919
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时间维度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4期
     另外,一些研究者发现,动词时态不仅会影响读者情境模型的建构,而且还会影响读者对先前信息的通达。Carreiras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物完成的动作用非完成时表达时更容易通达(Carreiras,Carriedo,Alonso,& Fernández,1997)。最近,Ferretti等人提出时态强调基本事件结构的不同成分(Ferretti,Ku-tas,& McRae,2007)。他们认为基本事件结构由初始状态、实际状态和结果状态组成。过去进行时被认为优先激活实际状态,而过去完成时被认为强调结果状态。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与实际事件相关的事件成分在过去进行时条件下有更强的激活。

    3.1.3 不同的叙述方式对情境模型的影响研究

    根据印象假设,文本不同的叙述方式也会影响情境模型的建构。早有研究表明(Baker,1978;Oht-suka & Brewer,1992),相对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文本而言,对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记叙文的加工更难,也就是说不同的叙述方式会对情境模型建构产生影响。最近有研究者采用包含“before”和“after'’的句子,探讨了按时间顺序与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对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Hoeks,Stowe,&Wunderlink,2004;Mǖnte & Schiltz,1998),结果发现,与顺向次序的句子相比,非顺向次序的句子需要更长的阅读时间。何先友等人也在中文条件下也发现存在对顺时序信息加工的优先性,这与印象假设一致(何先友,梁丽媚,曾祥炎,2005;何先友,林崇德,2008)。

    Kelter等人则从语篇水平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叙述方式对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Claus & Kelter,2006;Kelter & Claus,2005)。他们认为在以往文本理解的研究中,事件全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起来的,这样可能会强化读者的时间组织表征。所以他们认为有必要检验一下包含倒叙的记叙文,这样更能说明读者如何关注文本中的时间信息。在他们最近的一项研究中,被试阅读描述连续事件的记叙文,这些事件要么按时间顺序(事件1,事件2,事件3,事件4),要么不按时间顺序(事件2,事件3,事件1,事件4)安排。改变事件2持续时间的信息,在短文结尾处检验对倒叙事件1信息的通达。结果表明,如果事件2的持续时间较长,那么事件1的信息则更难以通达。这一结果表明即使文本结构没有表明时间组织结构,读者还是会根据背景知识把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心理表征。另外他们还分析了时间句本身的阅读时间,结果发现较之较短持续时间的句子而言,较长持续时间描述事件的句子的阅读时间更长一些,这与语言理解的模拟观是一致的。何先友等人在中文条件下探讨了倒叙事件的时间表征,发现倒叙事件与前面事件间的背景关系是影响倒叙事件时间表征的一个重要因素(何先友,刘地秀,2009)。

    3.1.4 时间维度和其它维度的综合研究

    根据事件指针模型,情境模型具有多维度的特点,但是以上研究往往呈现出单维度研究多维度解释的特点。诚然,单维度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每一具体维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日益遭到人们的批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Therriault,Rinck,& Zwaan,2006):一方面是,研究单维度不能告诉我们各维度独特的作用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Radvansky和Copland运用多指标探测范式发现,空间情境模型和时间情境模型更新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距,空间转换引起情境模型快速更新,而时间转换引起的情境模型更新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Radvansky & Copeland,2010);另一方面是,通过间接使用指导语、实验材料或实验任务等方式诱使读者关注感兴趣的单维度是以忽略其它维度为代价的。因此有研究者从多维度展开研究,这些结果一致发现,五个维度中时间维度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维度。

    多维度开创性研究始于Zwaan等人(Zwaan,Radvansky,Hilliard,& Curiel,1998)。在他们的一项研究中,同时考察了因果、时间和空间维度变化对情境模型建构的不同影响。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被试阅读同时包含时间、地点和主人公转变的记叙文。结果发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同时监察情境模型的多个维度,但是只有时间和因果的非连续性导致了句子阅读时间的增加,读者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监察只表现出一定的趋势。近来,Therriault等人再次从多维度角度展开研究(Therriault,Rinck,&Zwaan,2006),他们此次同时考察了时间、空间和主人公维度。同样要求被试阅读同时包含时间、地点和主人公转变的记叙文,通过指导语让被试监控单个维度的信息,但在被试阅读过程中却记录了被试对所有维度信息的反应时。结果发现被试对于时间和主人公维度信息最为敏感。

    Rich等人的研究中,更为具体地考察了在记叙文理解中组成事件基本单元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在情境模型更新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人物更容易作为事件标记(Rich,2000)。Rinck和Weber考察了时间、空间和主人公的转变对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目标句的阅读时间随着时间和主人公的转变而增加,空间转换的效应则非常微弱,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Rinck & Weber,2003)。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主人公和空间转换的交互作用。最近Zacks等人采用相关研究的方法(Zacks,Speer,& Reynolds,2009),选择一个小孩一天的活动故事片段作为实验材料,每一个故事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划分。首先要求一群被试对每个句子按照事件指针模型提出的五个维度进行评定,看该句与上句相比,哪些维度发生了变化。并且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计分。接着要求另一群被试对故事进行划分,结果发现,读者更倾向在评定为有维度改变的地方划分事件边界,同时该句子划分为边界的可能性的大小与该句维度改变的数目正相关。 (郭艳彪 陈琳 夏天生 莫雷)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