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561502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调查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1期
     4.3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与学段的关系

    本次调查表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小学班主任最高,初中班主任次之,高中班主任最低。这一方面可能与不同学段教育对象的特点及工作要求有关,例如小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关爱,这样的工作环境及工作要求就会反映在教育者相应素质的成分与水平上。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与不同学段班主任的性别比例有关,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女性班主任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前面看到,女性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得分总体要高于男性班主任。

    关于不同学段班主任情感素质存在差异的状况,相关的研究中也有所反映。一项针对406名中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班主任工作倦怠程度高于小学、高中班主任(李明,黄泽军,2013)。另一项调查也发现,相比较小学而言.初中班主任的幸福感水平要低于小学班主任(葛明荣,王晓静,2013)。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心理状况的调查发现,小学和中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尽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中学班主任在敌对性、焦虑、偏执、人际敏感、抑郁等指标上得分高(梁进龙,崔新玲,2014)。这或许与中学教育对象的特点及升学的压力等方面有很大关系。

    4.4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与教龄及做班主任时

    间长短的关系

    中小学班主任是一个实践角色,有其特定的专业要求,因此教龄及做班主任时间长短会对其情感素质带来影响,本次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调查发现.15年以上组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得分远远高于10年以下组的得分,11-15年组的得分处于中间水平。刚开始做班主任时会遇到许多挫折,这可能会影响其情感素质状况,而随着做班主任时间的增长.班主任不但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智慧,对学生的情感也会增长,特别是超过15年或20年的班主任,会从班主任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

    关于教龄及做班主任时间长短对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影响,在一些相关的研究中也有体现,但与本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有研究发现,对于处于1-6年、7-12年、13 -18年、19年及以上四个学段的班主任,随着班主任岗龄的增加,班主任对身心疲惫、去人性化的感受会先增加再减少,在成就感低落维度上会逐渐减少(李明,黄泽军,2013)。一项对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中发现,任班主任年限为11-15年、21-25年之间的班主任胜任力得分高于5年以下和16-20年之间的班主任(马子媛,李齐,薛继婷,2012)。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做班主任时间长短对其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的作用及情感素质状况的影响。

    4.5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在自变量上的交互作用

    本次调查发现,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在性别与学段、性别与岗龄、学段与教龄、学段与岗龄、教龄与岗龄的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而性别与教龄则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女性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是随着教龄的增长先下降再升高,6-10年为最低点,在任教16年后达到顶峰并基本维持。而男性班主任在任教初期略有下降,而后升高并在11-15年达到顶峰,而后随教龄增长持续下降。这可能与女教师在任教6-10年时处于工作家庭的冲突期有关,而男教师则可能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一项关于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调查发现,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女教师家庭干扰工作水平显著高于50岁以上的女教师(邓子鹃,2013)。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总体尚可,但仍需提升,特别是某些情感更需要注意培养与提高。 (2)女性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总体稍优于男性班主任,但存在着结构差异;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班主任的教龄及做班主任时间对其情感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3)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在性别及教龄上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性别与学段、性别与岗龄、学段与教龄、学段与岗龄、教龄与岗龄上的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水平。

    致谢:对在调查过程中给予支持帮助的上海市静安、黄浦、虹口、闸北、普陀、闵行、青浦、松江、嘉定、崇明等区县的科研室和相关学校领导、老师表示由衷地感谢!

    参考文献

    班华.(1999).班主任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作用和操作系统.教育理论与实践,19 (10),10-15.

    陈大超,宋洁.(2014).中小学班主任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7 (5),661-666.

    邓子鹃.(2013).工作家庭冲突、工作效能感与T作生活质量——基于苏北268名高校女教师的实证研究,教育学术月刊3,34-38

    葛明荣,王晓静.(2013).中小学班主任幸福感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11, 88-96.

    郭肇琪,盛泓洁.(2009).小学骨干班主任工作状况调查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3 (5),73-77.

    韩曼茹,杨继平.(2006).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的初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6 (1),59-61.

    李家成.(2010).论班主任作为教师团队的关键人——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团队建设之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5,12-16

    李明,黄泽军.(2013).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倦怠调查报告,中国德育,13,6-10.

    梁慧勤.(2010).广州市白云区小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研究,教育导刊,(11上),32-35.

    梁进龙,崔新玲.(2014).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代中小学教育.8. 123-126.

    刘丽婷.(2010).我国中小学教师近10年职业倦怠性别差异元分析.中国学校卫生,31 (8),972-974.

    卢家楣.(2009).论青少年情感素质.教育研究,10, 30-36

    马子媛,李春梅,张殿君.(2012).中学班主任胜任力问卷的编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 (6),856-858.

    马子媛,李齐,薛继婷.(2012).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的现状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62-63,81.

    孙远刚,杨文军.(2011).小学班主任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教育科学 27 (6),79-82.

    王菊英.(2011).中小学班主任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思想,理论,教育(9下),43-47.

    王俊山,卢家楣.(2013).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编制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0, 46-49.

    王俊山,卢家楣.(2014).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结构与提升路径.中国教育学刊 2. 95-98.

    汪小凤.(2014).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商洛学院学报,28 (4),75-78.

    杨勖,杨雪.(2010).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感的现状及干预策略.黑龙江科技信息,27, 214.

    张冲.(2011).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对本职工作认知现状的区域调查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5. 57-60.

    朱永新.(2005).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Elizabeth Holmes.(2006),教师的幸福感(闫慧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王俊山 卢家楣)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