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561500
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量表编制(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1期
     利用SPSS软件对初测数据进行处理,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本研究删除题项的标准主要有:每个题项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小于0.3.则予以删除:每道题项与高低分组的均分进行差异检验,若统计结果为差异不显著,则删除该题;项目的因素负荷值小于0.4,则予以删除;若某个因素的特征根大于1.但是其所包含的题项数量小于3,则予以删除该因素的题项。根据以上几项标准剔除后剩余31道题形成正式问卷。

    2.3 正式施测

    本研究采用的交叉实证的方法,在提取可能的因素结构结果后,再用第二个样本对正式量表的31道题进行验证,以保证量表所测特质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正式量表的被试为随机抽取500名未成年人,收回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93.60/0。

    2.4 统计工具

    采用Spss16.0和EQS6.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对量表各题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

    3 结果

    3.1 项目分析

    本研究初测问卷的165道题目中有4道题标准差小于0.9,故删除。与总分相关系数低于0.3的共有65个题项。所有题项在高低分组上差异检验显著(p>0.05),说明各题项的鉴别力良好。因此,经项目分析后保留96道题目。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以858名被试对96道项目的评分结果的标准分为变量,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分析结果KMO指标为0.913, 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2.693(p<0.001),表明研究取样充足,变量间具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题目筛选标准,先后共删除了65个题项,余下31个题项,抽取了5个共同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53.410%。具体因素符合值如表1所示。

    第一个因素包含11道题,反映个体“善于表达与沟通”、 “释放心理能量”、 “缓解压抑情绪”、“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协调性与判断力”,故命名为“沟通协调能力”;第二个因素包括7道题,反映个体“合理分配时间”、 “克服不良习惯”、 “知错能改”、 “稳定情绪”、 “自我反省错误” “换位思考”,故命名为“自我调控能力”:第三个因素包括5道题,反映个体“编写故事”、 “幻想生命”、“合理想象”,故命名为“科学想象”:第四个因素包括4道题,反映个体“自我表露”、 “掩饰感觉”,故命名为“自我防御”;第五个因素包括4道题,反映个体“完整行动力”、“发散思维”、“勇于应对挫折”,故命名为“社会应对”。

    3.3 量表信度检验结果

    3.3.1 内部一致性信度 本研究对该量表及其5个维度分别计算了克伦巴赫系数。如表2所示,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量表的系数为0.827,5个维度的系数值在0.563 -0.848之间,总体表明该量表题项的内部一致性良好。

    3.3.2 分半信度

    本研究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rxx =2rhh/( 1+thh)]校正,得到量表的分半信度,结果如表3所示,分半信度都在0.6以上,说明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可信度和稳定性较好,3.4 效度检验结果

    3.4.1 内容效度

    该量表的理论构想的提出是基于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及专家的意见,量表各维度的设定是以对未成年人开放式问卷以及对专家访谈为基础而确定的。各维度中项目的表述75%以上来自于开放式问卷,少部分题目借鉴相关量表的一些提法。在样本取样上,兼顾了年龄、文化程度和生长地(城镇、农村)等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因素,采用整群抽样进行的,基于以上考虑,该量表的内容效度是有所保证的。

    3.4.2 结构效度

    按照心理测量理论,测验各维度与总量表具有较高的相关,各维度之间应该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本测验各维度相关见表4。

    3.4.3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在评价模型拟合情况时,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出量表的模型,然后选用EQS6.1统计软件,对福建省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影响因素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各拟合指数均达到了良好的标准,该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说明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量表的5个维度是比较理想的。

    4 讨论

    4.1 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量表结构和内容

    心理社会能力的高低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充分体现在个体的各种行为表现上。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十标准:智力正常、悦纳自我、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健全的人格特征、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自信心、适应良好、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具有心理耐受力。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心理社会能力较强的个体其自我意识发展较为成熟,能够对自我有着更为客观和正确的评价,能够良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具有良好的应对能力。本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构成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影响因素的5个因子:沟通协调、自我调控、科学想象、社会应对、自我防御。这5个因子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内容及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变化、良好的行为表现有着较高的相容度。

    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个体能够较好的处理自我的人际关系,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顾敏敏,2012).较之沟通协调能力差的个体能更好的从周围人中获取社会支持的力量,善于聆听他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换位思考,遇事能够学会运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同样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意味着不过分自大,也不盲目自卑感,能够较好的融入集体(黎建斌,聂衍刚,2010)。当个体拥有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时,能较好的在学习及工作生活中制定有效目标,并通过良好的自控能力,阶段性的取得成功,因此其自我效能感会比同龄青少年来的强。青少年的科学想象能力较强,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较强,对客观事物有着好奇心,兴趣爱好广泛。当一个青少年表现出来的自我防御强时,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掩饰性较强,不愿意暴露内心的想法,这不仅会影响其人际交往情况,更会使其内心不断积累负性能量,长久积累后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其自我防御越低,说明其心理社会能力越高。Tyler提出的个体心理社会能力内涵中应包含自我效能、积极应对方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本研究结果中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结构包含这三个因素.另外本研究结果中所提出的自我调控因子与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控制源概念是相似的,它们都强调个体合理分析并正确看待各种事件的诱因(王群,2012)。总体而言,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量表的结构良好,各维度能较好的体现出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的内涵。

    4.2 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量表编制方法

    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培养是一个多维度、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其结构的复杂性给量表的编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确保量表的科学性,本研究是建立在严谨的实证研究基础上,严格遵循了心理量表的编制程序。首先从已有的文献为出发点,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在理论基础上初步构建理论结构。其次,在理论结构的基础上建立量表的双向细目表.并结合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和编制题项.形成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的初始问卷。最后,对初始问卷进行初测和重测,对问卷进行项日分析,修改和筛选,确定其因素和成分,最终形成正式量表。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其进行拟合度检验,拟合值X2/df小于3,GFI、RMR、RMSEA、CFI的值符合测量学要求,模型可以接受。量表编制整个过程严格遵循心理测量的基本原则,有效保证了该问卷编制的实际应用价值。

    4.3 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量表信效度

    从信度分析中进一步说明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品质。项目分析、内容效度分析也发现,最终量表的31个题项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各项日与其所属分量表、总量表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信度分析时发现.5个因子的克伦巴赫系数系数0.563 -0.848之间.量表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7。5个因子的Sperman-Brown分半信度也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可应用性。

    由此可见,经过多方法、多维度的信效度考察,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量表稳定可靠,结构基本良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情况的测量工具。但也要认识到编制一个反映我国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情况的量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国未成年人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仍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同时未成人心理社会能力影响因素是一个多维度、多成分且存在个体差异的心理系统,需要研究者不断通过收集资料加以修订和完善。

    5 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量表》由5个维度构成:沟通协调、自我调控、科学想象、社会应对、自我防御,量表编制过程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的测量工具。 (曾天德 朱淑英 陈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