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562555
大学生志愿功能动机与志愿行为:感恩品质的中介作用(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3期
     4 讨论

    4.1 志愿功能动机的发端功能

    大学生志愿功能动机问卷及其各个维度的得分均值在4.116-5.261之间,说明大学生志愿动机的多样性:志愿功能动机对志愿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志愿功能动机总及各个维度与志愿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56-0.679,ps<0.001,说明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变关系,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Snvder等(2009)认为,动机是给予个体能量并引导向目标行动的一种过程:动机在个体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个体的意向与技能等因素支配下,所产生的行为的意向、幅度和持续性,是为了满足个体的某种需求:志愿动机是志愿行为的重要前因变量,能激发个体产生志愿行为。Omoto等(1995)发现不同类别的动机,对志愿行为的影响力不同:志愿行为越能够满足志愿动机,志愿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本研究发现志愿功能动机中的社会交往动机均分最低为4.116,但是和志愿行为的相关系数却最高,为0.679,说明本次的研究对象参与的志愿行为最能满足其社会交往动机,也说明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在为其社会化进行积极的准备(廖恳,2012)。Penner等(2005)、Putnam等(2010)发现,志愿动机促使普通人发展为志愿者,并促使志愿者参与不同的志愿活动、完成特定的与动机相关的志愿服务,使其行为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4.2 感恩品质在志愿功能动机和志愿行为间的重要中介作用

    大学生感恩品质三个分量表的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感恩认知(4.050)、感恩情感(3.938)、感恩行为(3.734),进一步验证了申正付等(2011)的研究结果。感恩品质及其中的认知、情感、行为成分皆与志愿行为正相关,说明大学生感恩品质水平越高,越容易表现出志愿行为,二者有一定的共变关系。中介效应检验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均显示感恩品质部分中介志愿功能动机和志愿行为,证实了学者Carlo等(2005)的特质理论和Penner(2002)的整合模型理论。该结果也与近年一些学者(王沛,2013;牛庆艳,2014;杨强,叶宝娟,2014;刘贤伟,吴建平。2013;Martlnez-Martl & Ruch,2014)关于积极人格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

    McCullough等(2002)、胡瑜(2010)、何安明等(2014)都把感恩视为一种情感特质,他们均认为感恩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美德,对亲社会行为具有积极的正向的而且独特的预测作用。对人类的生活、工作起重要的作用。McCullouzh(2002,2004)认为感恩是助人的主要动机,是一种积极的动力资源,有助于维持互惠责任;Smeesters等(2003)、Gebauer等(2008)、Rotkirch等(2014)认为感恩具有使人们做出更多利他行为的内在激励机制,收益或代价在感恩与利他行为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Nowak等(2007)认为感恩是一种维持个人亲社会倾向和行为的力量与惯性。志愿行为是一种利他行为,是高层次的亲社会行为,与单纯的助人不同,助人行为可以是发生在特定情境下的一次性行为,而志愿行为需要志愿者在组织背景下,长期、无偿、有计划、系统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因此有志愿精神的、愿意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人一般具有积极的人格特质(Carlo,etal,2005)。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

    (McCullough,et al,2001)认为,感恩是一种道德性情感,具有动力性,能够激发主体产生亲社会等道德行为。何安明等(2014)、喻承甫等(2011)也认为感恩水平高的青少年其亲社会动机和行为的水平也高。感恩的“拓宽建构理论”

    (Fredrickson。et al,2001)认为,感恩是一种正性的、积极的情绪,既能够拓宽个体暂时的思想行为脚本,也能够拓宽建构持久的心理资源、知识资源、身体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随时调用,即感恩具有暂时的和持久的价值,感恩的人具有支持、帮助、宽容和移情的倾向,能够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结果既验证了申正付等(2011)提出的感恩品质三维结构理论,又符合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McCullough,et al,2001)和拓宽建构理论(Fredrickson,et al,2001)。我们本次选择的被试,均是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他们分别在蚌埠市的养老院、孤儿院、特殊能力学校(聋哑学校)、社区、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做志愿者,在周末和假期为老人、孤儿、聋哑儿、社区慢性病患者、医院门诊做志愿工作,主要的帮助对象是弱势人群,需要志愿者不断拓宽建构心理资源、知识资源、身体资源和社会资源,始终具有正性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具备积极的人格特质,才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帮助。

    感恩品质对志愿行为产生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志愿功能动机与志愿行为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学校加强感恩教育,注重感恩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将更加有利于发展志愿服务,更加有利于医学院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色发展医疗志愿服务,如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综合医院门诊的导医服务等等,以适当缓解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不足的困境。

    5 结论

    在本研究的条件下,得到如下结论:(1)志愿功能动机、感恩品质、志愿行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2)志愿功能动机、感恩品质对志愿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感恩品质在志愿功能动机和志愿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志愿功能动机既直接对志愿行为起作用,也通过感恩品质间接对志愿行为产生影响。 (杨秀木 高恒 齐玉龙 申正付 韩布新 周静)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