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760234
双文化经验对整体加工方式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1期
     3.1.2 材料

    (1)文化启动材料与实验1相同。

    (2)老年人刻板印象材料。通过预实验获得了4个与老年人刻板印象有关的属性,其中2个属性与刻板印象一致(和蔼可亲和行动不便).另外2个属性与刻板印象不一致(急躁和愚笨)。然后通过这4个属性,又获得了能够代表这些属性的18个典型行为(M=5.99,SD=0.52;7点量表,分数越高,表明该行为的典型性越高),其中12个行为与刻板印象一致(和蔼可亲和行动不便各6个),6个行为与刻板印象不一致(急躁和愚笨各3个)。

    3.1.3 程序

    实验前告知被试实验目的是调查大学生对文化的态度。正式实验时,首先将被试分为两组.让一组被试暴露在双文化情境下,另一组被试暴露在单一文化情境下。具体启动方法同实验1。然后,告知被试将要进行一个有关大学生对老年人印象的调查,并且他们会看到与一位老年人——老王相关的信息。在信息呈现过程中,请他们不要刻意去记每条信息,而是尽可能地对老王形成整体印象。随后,在电脑屏幕上呈现18条有关老王的信息,每条信息呈现的时间为5秒。信息呈现结束后,给被试3分钟的时间,要求他们尽可能多的回忆前面呈现的有关老王的信息,并将回忆结果写在纸上。

    3.2 结果与讨论

    本实验计算了每个被试回忆刻板印象一致和不一致行为的正确个数,然后用每个被试正确回忆的个数分别除以对应属性的行为总数的百分比作为因变量指标(Bos&Dijksterhuis,2011)。采用2(文化启动类型:双文化经验和单一文化经验)×2(刻板印象一致性:刻板印象一致和刻板印象不一致)的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发现,文化经验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61)=8.89,p<0.01,双文化经验组被试对老年人刻板印象材料的回忆个数(M=0.30, SD=O.11)显著大于单一文化经验组(M=0.22,SD=O.11);刻板印象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F(1,61) =41.62,p<0.05, 被试写下与刻板印象一致的个数(M=0.33, SD=0.13)显著多于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个数(M=0.19,SD=0.16)。此外,文化经验类型和刻板印象的交互作用也显著.F(1,61)=4.29,p<0.05。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与刻板印象一致行为的回忆成绩上,双文化经验组被试(M=0.35,SD=0.13)和单一文化经验组被试(M=0.31,SD=0.14)的成绩并没有差异.t (61) =1.10,p>0.05。但是在与刻板印象不一致行为的回忆成绩上,双文化经验组被试(M=0.25。SD=0.18)的成绩显著地高于单一文化经验组被试(M=0.12,SD=0.12),t(55.43)=3.49,p<0.01。本实验结果表明,双文化经验组被试倾向于整体加工方式,能够利用两类信息,形成的印象更公正.而单一文化经验组被试则倾向于局部加工方式,容易形成有偏见的印象。该实验结果再次支持双文化经验有利于整体加工方式。

    4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双文化经验是否有利于整体加工方式。结果发现,与单一文化经验组被试相比,双文化经验组被试倾向于寻找事物间的相似性(实验1),并且不易形成刻板印象(实验2)。该结果表明双文化经验有利于整体加工方式。

    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与单一文化经验相比.双文化经验会扩大语义网络中概念的范围(Leung&Chiu, 2010; Leung et al.,2008)。双文化经验会激活语义网络中的上位概念,使得语义网络中与刺激相关概念节点的激活范围相对变宽,扩大了概念范围(Leung&Chiu,2010; Leung et a1.,2008)。例如,当看到苹果时,双文化经验个体不仅会激活梨、香蕉、葡萄等具体概念,还会激活相对较远的植物、食物和物体等上位概念。而概念范围的扩大与整体加工方式密切相关(Derryberry&Trucker, 1994; Forster, 2009; Forster et al., 2008; Schwarz&Bless,2007)。当概念范围扩大,语义网络中许多与刺激相关概念节点的临近和上位概念被激活时,就会引发整体加工方式(Derryberry& Tucker, 1994; Forster, 2009; Forster et al., 2008)。

    本研究拓展了引发整体加工方式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与个体主义文化相比,集体主义文化更有利于整体加工方式(Kuhnen et a1.,2001;Kuhnen&Oyserman,2002)。但是,文化不仅可以按照东西方文化划分为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还可以依据个体的文化经验划分为多元文化和单一文化。本研究则进一步发现,与单一文化经验相比,双文化经验也有利于整体加工方式。今后研究应关注其他文化变量,如文化适应程度是否也会引发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

    本研究结果为群际接触减少偏见这一理论提供了新的解释。已有研究表明积极的群际依存(Do-vidio, Gaertner,&Kawakami, 2003; Gaertner et al.,1999)、群际互动(Dovidio et a1.,2003;李森森,龙长权、陈庆飞。李红,2010)、正性情绪(Pettigrew& Tropp,2008; Xu.Zuo,Wang,&Han,2009)和较为强烈的与外群体接触意愿(Pettigrew,1998)是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双文化经验有利于整体加工方式也可能是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原因之一。实验2结果表明在对目标人物进行评价时.双文化经验有利于采用与刻板印象一致和不一致两类信息.倾向于对信息进行整体加工,从而形成的印象更为公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将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组成一个小组或团队.让他们承担共同的身份角色,进行充分接触和了解,这将有利于引发整体加工方式,弱化文化和民族认同的敏感性,进而减少民族冲突,促进民族关系。

    未来研究应选取具有长期双文化经验的个体(例如长期居住在国外)作为被试,进一步提高本研究的生态效度。个体的双文化经验有长期和短期经验之分。本研究通过让被试观看代表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的图片、音乐和电影片段,只是启动了被试短期的双文化经验。那么对于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个体,他们是否也会倾向于采用整体加工方式呢?此外,究竟在国外生活多长时间.个体才会倾向于整体加工方式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未来研究进一步检验。

    5 结论

    本研究采用文化启动范式发现,与单一文化经验相比,双文化经验有利于整体加工方式。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双文化经验会扩大语义网络中的概念范围。希望这一发现能够激发未来更多有关双文化经验与整体或局部加工方式间关系的研究。 (万明钢 杨阳 李建升 蒋慧)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