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967320
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垂直偏向性的稳固性(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4期
     摘要 前人的研究发现,汉语时间-空间隐喻的加工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偏向性。本文两个实验采用空间启动的范式,考察汉英双语者二语(英语)经验对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偏向性的影响。实验1以中国内地汉英双语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在垂直空间启动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更快,垂直性时间问题的反应时最短,正确率最高,即表现出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这说明英语经验未影响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实验2采用英语熟练程度更高,来自我国港、澳地区的汉英双语大学生为被试,得到了和实验1类似的结果。两个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平衡的汉英双语者而言,英语经验并未对汉语母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偏向性产生影响,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稳固性。

    关键词 汉语,时间-空间隐喻,二语经验。

    1 前言

    概念加工的知觉符号理论认为,概念的形成植根于躯体经验,特别是空间经验。抽象的概念通过隐喻来表征(Gibbs,2006)。人们常借助于能够具体感知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这就是隐喻(Lakoff,1987)。一些学者认为在语言理解中,建构空间来表征时间是比较普遍的方式,即时间表征的空间隐喻,下文简称时间-空间隐喻(Barsalou,1999;Glenberg,Sato,Cattaneo,Riggio,Palumbo,&Buccino,2008)。人们谈到时间的时候,常常运用空间隐喻,如“漫长的等待”。“短暂的相聚”。一些抽象概念也会借助空间来表征,比如“来回地争论”、“希望太高”(Lakoff,1987)。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发现。即时(online)的语言理解过程会激活空间表征。例如。在动词理解过程中即时激活了空间表征,并且这种激活不受句子情境、阅读策略等因素的影响(Richardson,Spivey,Barsalou,&McRae,2003)。例如,Gentoner和Imai(1992)使用阅读理解的范式,让被试阅读文章,文章中表达时间的句子要么前后视角一致(时间均为运动或均为静止)。要么不一致,并让被试判断其中一个事件相对于另一个事件是在过去还是未来。结果发现当视角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短。Matlock,Ramscar和Boroditskv(2005)让被试阅读虚构运动的句子(如,大路沿着海岸延伸)或者无运动的句子(如,大路在海岸旁边),画出表达句子的图像并回答时间歧义句,例如“周三的会议提前了两天,哪天举行会议?”。结果发现,想象虚构运动影响被试的时间推理。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时间概念的加工激活了相关的经验,支持了知觉符号理论。周榕和黄希庭(2000)通过对中、英时间-空间隐喻的维度分析认为,在中文和英文中,时间-空间隐喻具有普遍性。

    大量的研究发现,东西方人在知觉、注意、分类以及语言加工等方面存在着差异(Ji,Zhang,&Nisbett,2004;Masuda&Nisbett,2001;Morris&Peng,1994;Peng&Knowles,2003;Ouellet,Santi-ago,Israeli,&Gabay,2010)。时间-空间隐喻也存在东西方的差异性。人们使用不同的标准建立不同的时间线,这些标准包括不同的空间参照、不同的文化起源和不同的语言经验起源等(Hendricks&Boroditsky,2015)。Radden(2004)指出,不同的文化中。人们表达时间的方式不同,这会影响人们的时间表征形式,即时间-空间隐喻可能存在文化特异性。对有关语料的分析发现,在汉语中,未来一般在后面,过去则是在前面。例如。汉语中有“长江后浪推前浪”,“史无前例”的表述,这里的“前”均表示过去的,这与英语的时间表征顺序截然相反。例如,英语中有“I look forward to yourreply”,这里的“forward”表示的是未来,这反映了两种语言的时间-空间隐喻表征顺序不同。此外,时间-空间隐喻表征在方向性上也存在着重要的文化差异。从运动方向来看,时间是具有方向性的,多采用“前/后”、“上/下”来表示,并且这种词汇的使用在中西方都存在(Clark,1973;Lakoff&Johnson,2008)。英语母语者习惯于在水平方向上来描述时间,如“front/back”,而汉语母语者不仅使用“前/后”水平方向上的词汇来表达时间。例如,前天、后天,还使用“上/下”垂直方向的词汇来表达时间(Fauconnier,1990),例如,上下五千年、上学期、下辈子等。

    汉语、英语母语者在时间-空间隐喻加工上的差异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吴念阳(2009,2014)针对汉语母语者时空隐喻的系列研究中,实验1分别设置垂直空间混合图式和水平空间混合图式,水平时间描述句和垂直空间描述句。结果发现空间垂直引导对水平时间描述句和垂直时间描述句的加工均起到了促进作用,证明了时序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实验2增加了无启动条件。目标句设置为“早/晚”的时间表述句,结果发现垂直空间引导和水平空间引导对时间问题加工的促进作用均大于无启动组,证明时序概念具有空间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感知基础。Boroditsky等人采用空间启动范式的研究发现,汉语母语者在垂直空间启动下,对时间目标句子的判断时间短。而英语母语者在水平空间启动下,对时间目标句子的判断时间短(Boroditskv,2001;Gentner,Imai,&Borodit-sky,2002)。当要求被试从前后、左右、上下三个维度指出时间发生的位置时,汉语母语者使用垂直空间关系的频率(42%)远远高于英语母语者使用垂直空间关系的频率(5%)(Boroditsky,2008)。刘丽虹和张积家(2009)采用和Boroditsky(2001)同样的范式对汉语母语者进行了研究,在汉语和英语实验材料下都发现,相比水平空间的启动,垂直空间的启动对时间问题的加工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这说明汉语经验会使时间-空间隐喻的加工出现垂直偏向性,即汉语母语者更倾向于对时间做垂直方向的隐喻。 (张颖颖 于方静 周治金 陈宝国)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