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316339
有意遗忘与自我参照:基于储存—提取模型的新方法(5)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1期
     如果以上两种情况同时部分存在,则编码机制和抑制机制可能都在自我参照条件下的有意遗忘中发挥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他人参照条件下参照对象的选择需要进行区域和文化的考量。因为个体的自我結构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例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分离性,自我结构仅包含“自己”,其关键的自我表征寓于个人之内;而东方文化则注重个体跟他人的关联性和依附性,个体并不是由其独特的特征来定义,而是由其社会关系来表征,自我结构不仅包含自己,而且包含了与自己紧密联系的他人(Markus&Kitayama,1991;Markus,Mullally,&Kitayama,1997;Plaut,Markus,Treadway,&Fu,2012)。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中包括“父亲”、“母亲”(喻韬文,2016;朱滢,张力,2001;Zhang et a1.,2006;Zhu,2004),并且还可能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周爱保等,2015)。因此当他人参照的对象是这些个体时有意遗忘效应会与自我参照相同(喻韬文,2016)。相比之下,西方文化背景成长的个体可能不会出现这种现象,Keenan和Baillet(1980)以美国人为被试的研究就发现母亲编码加工并未出现与自我参照效应类似的结果。

    5未来研究展望

    正如前文叙述的那样,经典范式下有意遗忘同自我参照条件下的有意遗忘研究研究类似,都存在心理机制上的争论。一方面,这些研究没有在一个实验范式下对各个有意遗忘理论进行横向比较;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只是通过实验结果估计可能造成有意遗忘的心理机制,虽然实验的逻辑和设计十分精密,但并不能得到量化的、令人信服的结论。而且不同的实验材料和不同的回忆顺序也确实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同的心理机制所造成的。目前选择性复述理论、提取抑制理论和情境转换理论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支持。

    5.1单字法范式结合储存-提取模型对有意遗忘心理机制的探索

    经典的单字法有意遗忘范式仅设置一个实验组,将遗忘项目和记忆项目都呈现给被试,通过计算并比较遗忘项目和记忆项目回忆量的差异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有意遗忘。由于这种范式不能像字表法范式那样可以直接计算出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有研究者就提出可以为单字法范式增加一个识记项目后全是记忆指令的对照组以计算代价和收益(Foster&Sahal(yan,2012;Rummel et a1.,2016)。对单字法有意遗忘效应的内部心理机制的争论集中在选择性复述(李琦,赵迪,郭春彦,2007;Biork,1970;Kliegl et a1.,2012)和提取抑制(白学军等,2005;陈曦,1999;慕德芳等,2009;朱倩云,2009;Geiselman&Bagheri,1985;Harnishfeger&Pope,1996)的单一机制上,那么是否也存在选择性复述和提取抑制共同作用的情况呢?需要进一步验证。接下来的研究可以在经典单字法范式中使用双字词对加入对照组并结合储存-提取模型计算遗忘项目和记忆项目的各个参数。如果遗忘项目中遗忘组的储存参数a小于记忆组,提取参数r两组间无差异;记忆项目中遗忘组的储存参数a大于记忆组,提取参数r两组间无差异,那么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只是由于对记忆项目的选择性复述。如果遗忘项目中遗忘组的储存参数a两组间无差异,提取参数r小于记忆组;记忆项目中遗忘组的储存参数a两组间无差异,提取参数r大于记忆组,那么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只是由于对遗忘项目的提取抑制。如果遗忘项目中遗忘组的储存参数a小于记忆组,提取参数r小于记忆组;记忆项目中遗忘组的储存参数a大于记忆组,提取参数r大于记忆组,那么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是由于选择性复述和提取抑制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5.2字表法范式结合储存-提取模型对有意遗忘心理机制的探索

    选择性复述理论、提取抑制理论和情境转换理论等单一机制理论和情境转换-策略改变(Sahakyan&Delaney,2003)、提取抑制重置编码(Past6tter&Bauml,2010;Sahakyan&Foster,2009;Past6tter et a1.,2012,2016)双机制理论都可以解释字表法有意遗忘效应。绝大多数研究中使用的字表法有意遗忘范式都采用两个字表,即在遗忘组字表1要求遗忘,字表2要求记忆;在记忆组中字表l和字表2都要求记忆。由于两个字表无法证明可能存在的情境转换效应,我们在字表法范式中使用三个字表(L1为字表1,L2为字表2,L3为字表3),识记材料为双字词对,其中L1在记忆组和遗忘组中都要求被试记忆,L2和L3相当于经典范式中的字表1和字表2。最后在数据分析时增加对L3回忆项目的系列位置分析来考察可能存在的双机制理论。如果L1中遗忘组和记忆组的回忆量没有差异,两组的储存参数a和提取参数r没有差异;在L2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小于记忆组,遗忘组的储存参数a小于记忆组,提取参数r两组间无差异并且在L3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大于记忆组,遗忘组的储存参数a大于记忆组,提取参数r两组间无差异,那么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只是由于对记忆项目的选择性复述。如果L1中遗忘组和记忆组的回忆量没有差异,两组的储存参数a和提取参数r没有差异;在L2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小于记忆组,储存参数a两组间无差异,遗忘组的提取参数r小于记忆组并且在L3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大于记忆组,储存参数a两组间无差异,遗忘组的提取参数r大于记忆组,那么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只是由于抑制机制的作用。如果L1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小于记忆组,储存参数a两组间无差异,遗忘组的提取参数r小于记忆组;在L2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小于记忆组,储存参数a两组间无差异,遗忘组的提取参数r小于记忆组并且在L3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大于记忆组,储存参数a两组间无差异,遗忘组的提取参数r大于记忆组,那么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只是由于情境转换的作用。如果L1中遗忘组和记忆组的回忆量没有差异,储存参数a和提取参数r两组间无差异;在L2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小于记忆组,储存参数a两组间无差异,提取参数r遗忘组小于记忆组;在k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大于记忆组,遗忘组的储存参数a大于记忆组,提取参数r大于记忆组并且对L3回忆项目的系列位置分析发现,遗忘组只有在初始位置项目的回忆率大于记忆组,那么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是由抑制作用和编码重置的双机制过程造成的。如果L1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小于记忆组,储存参数a两组间无差异,遗忘组的提取参数r小于记忆组;在L2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小于记忆组,储存参数a两组无差异,提取参数r遗忘组小于记忆组;在L3中遗忘组的回忆量大于记忆组,遗忘组的储存参数a大于记忆组,提取参数r大于记忆组并且对L3回忆项目的系列位置分析发现,遗忘组各个位置项目的回忆率都大于记忆组,那么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是由情境转换和策略改变的双机制过程造成的。 (宋耀武 王润洲 刘昌昊 赵小军)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