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316343
语音型噪音对二语者汉语元音声调感知的影响(5)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1期
     三组被试所受到信息掩蔽的负面影响是相似的。这与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材料和刺激类型有关。二语者和母语者在语音感知的高级认知加工能力上存在差异,二语者接触二语的类型、程度等与母语者都有较大差异。而信息掩蔽正是产生在语音高级加工层面上的掩蔽作用。因此当语音信号中可用于高水平加工的信息线索被消除,噪音中的信息掩蔽对母语者和二语者的影响是类似的(杨小虎,赵勇,2014)。Cutler,Weber,Smits和Cooper(2004)的研究表明,在不同信噪比水平的多人嘈杂语音型噪音(multi-talkerbabble)背景中,母语者对二语者感知元音和辅音的优势并未随噪音水平变化而变化。这说明在语音信号的语义信息有限的情况下,母语者和二语者对于噪音的信息掩蔽的敏感度并无明显差异。Cutler,Garcia Leeumberri和Cooke(2008)通過辅音感知实验任务的设计,也证实了语义信息在母语者和二语者感知差异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实验中,汉语母语者和非母语者在汉语元音声调感知中受到的信息掩蔽无显著差别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实验材料是汉语元音和声调,并未如句子一般涉及较多高水平的语义线索。

    此外,如图2所示,三组被试在噪音背景下感知元音声调组合时对于不同元音和声调的感知情况也有相似之处。在五个元音中,/a/和/γ/的感知正确率相对较高,/u/,/i/和,V/的感知正确率相对较低。这是由于从汉语元音格局分布上看,/a/的第一共振峰(F1)数值远高于其他元音的Fl值(吴宗济,1964),舌位较低,与其他元音相距较远,因此在感知时更容易被区分。/γ/乍为央元音,与其他元音在位置上有一定距离,因此感知正确率也比较高。但/i/和/y/的第一共振峰值和第二共振峰(F2)数值相近,距离也相近,而/u,i,y/三个元音都有较低的第一共振峰值,因此容易互相混淆,导致感知正确率较低。在四个声调中,第二声和第三声的感知正确率较低,感知较为困难,而第一声和第四声的感知正确率相对较高,这是由于对于汉语母语和非母语者来说,在噪音中二声和三声的感知是最容易互相混淆的(Lee et a1.,2010)。这些结果说明语音型噪音对汉语元音和声调的影响在汉语母语者,和汉语为二语的中,高水平者之中是类似的。

    4.2噪音对感知元音、声调、元音声调组合的影响差异

    在对元音感知、声调感知与元音声调组合感知进行对比时,实验结果表明,在噪音背景中,被试元音感知表现好于声调感知,也就是说噪音对于声调感知的影响大于对元音感知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在噪音中,尤其语音型噪音中的调频和调幅信息对于声调感知的干扰大于对于元音感知的干扰(Liu,Azimi,Tahmina,&Hu,2012;Liu,Azimi,Bhandary,&Hu,2014)。另外,汉语的语音感知中,音位的感知权重有可能高于声调感知的权重(Chen,Wong,&Hu,2014)。也就是说,在复杂的听觉环境下,作为被试,会去先捕捉和加工权重高的线索,即音位信息。而对于声调,可能作为第二位的线索,其感知权重可能较音位而低。这些想法将在以后的研究中通过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5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汉语元音声调组合的感知表现与被试的语言背景、噪音类型等条件均相关,且母语者感知元音声调的表现显著高于非母语者的表现,非母语者内部因二语水平的差异感知的表现又有区分。这可能是与他们在噪音环境下处理语音的能力相关。汉语母语者和非母语者在语音型噪音下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噪音中能量掩蔽的影响对于非母语者大于母语者,而与信息掩蔽无关。另外,在噪音背景下,母语者和非母语者,感知元音的正确率为最高,其次是声调感知,最低是元音-声调组合感知率。 (徐灿 杨小虎 汪玉霞 张辉 丁红卫 刘畅)
上一页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