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316320
主动性控制在语言转换线索加工阶段的作用(4)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1期
     线索加工的350-500 ms时间窗出现的负成分代表什么呢?在任务转换研究中,Nicholson等的研究(Nicholson,Karayanidis,Davies,&Michie,2006)发现,在450-500ms时间窗内,转换试次相较于重复试次出现了一个后部的P300成分,并且轉向(switch-fo)某任务的试次相较于转离(switch-away)某任务的试次,P300显著增大。研究者认为,该时间窗口代表新的任务图式的构建阶段。Morales等的研究(Morales,Yudes,Gomez-Ariza,&Baio,2015)分别以双语者和单语者为被试,记录AX-CPT任务进程中的ERP成分。结果发现,在线索呈现之后的350-650ms时间窗内,小概率B线索会诱发显著更大的P3b波幅,且双语者比单语者的P3b波幅显著增大,该成分代表了主动性控制过程中对目标任务的激活(Polich,2007)。然而本研究未发现P300效应,而是一个晚期负波。根据Verhoef等人(2010)的观点,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导致语言转换和任务转换结果的差异。第一,以往无论是AX-CPT任务,Oddball任务,还是Nicholson等人(Nicholson et a1.,2006)的任务转换,冲突/转换试次出现的概率均小于非冲突/重复试次,这些任务均出现P300效应,这说明P300对于小概率刺激比较敏感,而本研究转换和重复试次的比率是一样的,这可能导致了P300效应的缺失。第二,任务转换和语言转换中刺激反应图式的性质和难度不同。首先对于任务转换所建立的刺激反应图式是不自然的(例如,奇数按左键,偶数按右键),而对于图片的命名是自然反应。其次,在任务转换中,一种反应图式对应多种刺激(例如,奇数、大于5、暖色都需按左键),而图片的名字在每种语言中大多只有一个。Bareel6等人(Barcelo,Escera,Corral,&Perianez,2006)认为,P300本质上代表了工作记忆中刺激反应规则的刷新。而在本研究中,图片命名的刺激反应模式(图片一名字)已存储在长时记忆系统中,而非在工作记忆系统中人为建立某种规则。Verhoef等人(Verhoef et a1.,2010)的研究中,在350-500ms的时间窗口,两种语言的转换试次相较重复试次均产生更大的负波,他们认为,该负波可能反映了注意转向新的语言任务。本实验也发现了在350-500 ms时间窗口的负波,这与Verhoef等人的研究结果是类似的。

    综上,当双语者进行语言转换时,必须根据线索动态调整其注意,而这一注意调整过程即主动性控制的过程。主动性控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1)与非目标语言任务图式的分离;2)将注意定向到目标语言任务图式。例如,当转换到L2时,双语者需要将注意从母语任务图式分离,并且将注意定向至L2的任务图式上。从这个角度看,本研究支持了Verhoef等人(Verhoef et a1.,2010)的研究结果。但是与其不同的是,本研究通过AX-CPT任务直接考察了个体的主动性控制参与的程度。结果发现,主动性控制参与越强,那么N2和晚期负成分的波幅越大,因此本研究为主动性控制参与线索加工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考察主动性控制在图片刺激呈现后,对语言转换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性控制调节对转换和重复条件的调节在两阶段呈现出相似的模式。在200-350 ms和350-500 ms时间窗内,AY的错误率均显著地负向预测转换试次的波幅,表明转换试次的这两个阶段均需要主动性控制调控,将注意从上一个语言任务分离并定向于下一个语言任务。有趣的是,在350-500ms时间窗,AY错误率也可显著地负向预测重复试次的波幅,即AY错误率越高,重复试次的晚期负波的波幅越大。这表明重复试次也调用了主动性控制。这可能是由于任务设置的影响,本研究中重复和转换试次各占50%,所以被试需要频繁的在保持(上一个试次的语言任务)和切换(转入下一个语言任务)间转换。这意味着即使当前试次不需要转换,被试也需要付出努力保持目标以便完成命名任务。根据认知控制双机制模型的观点(Braver,2012;Braver,Gray,&Burgess,2007),在主动性控制过程中,目标表征被激活,在保持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注意以避免内部或外部干扰从而保证目标顺利执行。可见主动性控制不是一个单一的控制过程,它包含了自上而下的注意保持,调整、转换等不同侧面。所以,在线索化的语言转换范式中,重复试次和转换试次可能调用了主动性控制的不同子成分,即重复条件更多调用了注意保持,而转换条件更多调用了注意调整和转换。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并没有分析图片刺激出现后的ERP成分,未来的研究可考虑分析这些成分,揭示主动性控制对刺激呈现后语言转换的影响。其次,本研究只是对AY试次的错误率和线索加工阶段的ERP成分进行了回归分析,未来的研究可考虑把被试区分为高主动性控制组和低主动性控制组,使用因素实验设计,更好地考察主动性控制对语言转换的影响。

    5结论

    语言转换的线索加工可区分为由主动性控制调节的两个阶段,即“与非目标语言任务图式的分离”和“转入目标语言任务图式”两个阶段。本研究为主动性控制参与语言转换过程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路瑶 张颖颖 陈宝国)
上一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