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316324
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替代恢复及机制(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1期
     基于以上内容,本研究试图证明两条假设:

    假设1: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有替代恢复作用。

    假设2:人际敏感性在替代恢复作用中起到调节作用。

    2预实验材料筛选

    2.1被试

    随机选取北京市大学生30名参与预先调查以甄选定价任务中使用的商品,被试身体健康,视力正常。男生15人,女生15人,被试年龄在17-22岁之间。被试单个进行试验,相互之间没有交流。

    2.2实验材料

    购物行为调查问卷:使用涉及高、中、低端的电子类、运动类、服装配饰、吃喝玩乐和日用品类的15种商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请被试根据对表格中15种商品市场价格的了解程度进行1-7点打分。1分表示完全不了解此商品的价格,4分表示有所了解但不明确,7分表示非常清楚具体的价格。第二部分请被试假设没有或正打算更换下列商品,询问其愿意为其支付的最高价格是多少,以元为单位。目的是为了筛选在正式实验中适合使用的商品材料。

    2.3结果

    根据甄选定价任务中商品种类的方法,结合在购物行为问卷中被试对闪迪32G优盘等15种商品的最高支付意愿和了解程度,从其中选出5种商品作为正式实验中定价任务的材料,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相对于其他10种物品来说,被试对卡西欧手表等5种商品的最高支付意愿均比较高(M>100),且被试最高支付意愿的离散程度较高(SD>100)。另外,被试对这5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也不甚了解(M<3.5)。筛选的标准是被试对商品的真实价格了解程度较低,同时被试定价不集中于某个小范围,而是离散程度相对较高。因此,最后选择这五种商品作为正式实验材料。

    3实验一他人积极情绪的替代恢复作用

    3.1被试

    随机选取北京市大学生147名作为被试,被试身体健康,视力正常。男生66名,女生81名。被试年龄在17-24岁之间。被试单个进行试验,相互之间没有交流。

    3.2实验材料

    消词任务材料:从麻省理工学院Robert教授(1999)Pricing课程的学习笔记中选择3段英文作为消词任务的材料。其中,第一部分包含2段英文,要求删去带有字母“e”(不区分大小写)的单词,第二部分包含一段英文,要求删去带有字母“e”,并且字母“e”后面一个字母是元音字母(a,e,i,o,u中任意一个)的单词。

    启动材料:采用Patrick(2012)的替代恢復启动材料并进行改进,选择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历的情景,采用文字材料完整呈现他人的一段具体经历,他人积极情绪组的材料完整呈现小明和几位朋友一起春游的欢快情景,中性情绪组的材料描写了小明的日常的琐碎的事件,自我积极情绪组的材料呈现的是我和几位朋友一起春游的欢快场景,三段材料均在300字左右。

    定价任务材料:使用预实验中甄别筛选后的5种商品作为测量材料。定价低说明被试自我控制资源较多,可以抑制冲动消费,即被试的自我控制资源损耗后得到了恢复,定价高则说明被试自我控制资源没有得到恢复。

    3.3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他人积极情绪、他人中性情绪、自身积极情绪)组间设计,因变量为对商品的最高支付意愿。被试随机分配到3组中,他人积极情绪组45名,他人中性情绪组60名,自身积极情绪组42人。

    3.4实验流程

    实验设计为问卷形式,问卷在自习室依次发放给被试,要求被试按指导语认真填写。实验程序如下:

    (1)请所有参加正式试验的被试完成消词任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2)使用9点李克特量表测量被试的愉悦度和激活度,如请在相应的数字上打“√”评价你此时此刻的愉悦程度,0代表极不愉悦,4代表既不感到愉悦,也不感到不愉悦,8代表极愉悦。

    (3)请被试仔细阅读实验材料,使被试想象自己正处在故事描写的场景中,经历着故事中描述的事情,并用心体会材料中小明(或自己)的感受。他人积极情绪组使用材料1,他人中性情绪组使用材料2,自身积极情绪组使用材料3。

    (4)再次使用9点量表测量被试的愉悦度和激活度。

    (5)给被试看卡西欧手表等5种商品的图片,假设被试现在要买这些商品,要求被试写出他们愿意为这些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3.5结果

    3.5.1操纵效果检验

    首先对他人积极情绪组和他人中性情绪组操纵效果进行检验,通过被试在“你体会到材料中小明是什么情绪,积极情绪、中性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和“你在多大程度上体会到了材料中小明的情绪?”两个问题上的回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两组体会到的情绪类型差异显著(p<0.05),积极材料组体会到的小明情绪类型为积极情绪,控制组体会到的情绪类型为中性情绪。对体会程度上的打分进行独立f检验,发现与0差异显著(p<0.05),即被试确实体会到了材料中小明的情绪。

    进一步对被试的愉悦度与激活度进行检验,发现在愉悦度维度上,三组被试差异显著,F(2,145)=3.27,p<0.05。进一步检验发现,他人积极情绪组愉悦度(M=5.26,SD=3.26)高于控制组(M=3.20,SD=2.94),p<0.05,他人积极情绪组(M=5.26,SD=3.26)与自身积极情绪组(M 5.08,SD=4.12)没有差别,p>0.05。在激活度维度上,三组被试差异显著,F(2,145)=4.15,p<0.01。进一步检验发现,他人积极情绪组(M 5.88,SD=4.16)激活度高于控制组(M=3.64,SD=3.02),p<0.05,他人积极情绪组(M=5.88,SD=4.16)与自身积极情绪组(M=5.96,SD=4.78)没有差别,p>0.05。

    3.5.2积极情绪的替代恢复效应 (胡圣楠 成志娟 窦东徽 张红川 翁学东)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