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316323
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替代恢复及机制(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1期
     为了检验感知他人积极情绪能否恢复已消耗的自我控制资源,以情绪类型为自变量,被试对五种商品最高支付意愿的平均值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三组被试愿意为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的平均值差异显著,F(2,145)=5.12,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感受到他人积极情绪的个体,愿意为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的平均值低于感知到中性情绪的个体,F(1,145)=3.68,p<0.01,即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得到了恢复。感受到他人积极情绪的个体,与感受到自我积极情绪的个体没有显著差异,F(1,145)=1.02,p>0.05,即感受到他人积极情绪的个体与感受到自我积极情绪的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都得到了恢复。这说明,他人的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损耗有替代恢复作用,而且这种替代恢复作用与自身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直接恢复作用没有差别。

    4实验二人际敏感性对替代恢复的调节作用

    4.1被试

    北京市大学生154名,其中男生75名,女生79名,年龄18-28岁。被试单个进行试验,相互之间没有交流。

    4.2实验材料

    人际敏感性材料:采用经典的眼神阅读测验材料,由Baron Cohen(1997)等人编制。包含37张成年男性和女性的眼区图片,第一张图片用于练习。用于正式测验的36张图片中,男性眼区图片19张,女性图片17张。每一张图片对应四个描述该眼神的词语,这四个词语分别位于图片的四角。要求被试从这四个词语中选择自己认为最能反映图片中人物的所想或所感的词语。与每张图片对应的4个词语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对记一分,答错不计分,最终得分即是被试正确作答的题目数,满分为36分。根据平均数区分高分组和低分组,分数高于平均数代表眼神阅读测验得分高,眼神阅读测验得分高代表被试的人际敏感性高,眼神阅读测验得分低代表被试的人际敏感性低。

    启动材料、消词任务和定价任务材料与实验1使用的材料相同。

    4.3实验设计

    采用2(人际敏感性:高、低)×2(情绪效价:积极情绪、中性情绪)被试间设计,因变量对商品的最高支付意愿。被试随机分配到积极情绪组和中性情绪组,积极情绪组69名,控制组85名。人际敏感性使用眼神阅读测验测量,得到被试的测验分数后,根据平均分将被试分为高、低两个水平。

    4.4实验流程

    实验设计为问卷形式,问卷在自习室依次发放给大学生,要求被试按指导语认真填写。实验流程如下:

    (1)使用PPT依次给被试呈现眼神阅读测验的图片,请被试从四个词语中选择自己认为最能反映图片中人物的所想或所感的词语。测验没有时间限制,被试可以自己控制测试的节奏。

    (2)请所有参加正式试验的被试完成消词任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3)使用9点量表测量被试的愉悦度和激活度。

    (4)要求积极情绪组的被试对实验l中使用的材料一进行观点采择,控制组的被试不做处理。

    (5)使用9点量表测量被试的愉悦度和激活度。

    (6)给被试看卡西欧手表等5种商品的图片,假设被试现在要买这些商品,要求被试写出他们愿意为这些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4.5结果

    为了檢验人际敏感性对积极情绪替代恢复效应的调节作用,在本实验中,按照眼神阅读测验得分(M 22.88,SD=3.80),将被试分为得分高、低两组。以最高支付意愿的平均值为因变量,情绪类型(积极、消极)和眼神阅读测验得分(高、低)为自变量做两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情绪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153)=1.10,p=0.30,η2=0.01;眼神阅读测验得分的主效应也不显著,F(1,153)=0.78,p=0.38,η2=0.01;情绪类型与眼神阅读测验得分的交互作用显著(如图1所示),F(1,153)=5.11,p<0.05,η2=0.04。简单效应分析表明,情绪类型在眼神阅读测验得分高水平上差异显著,F(1,150)=5.65,p<0.05,η2=0.05,即,当眼神阅读测验得分高时,若个体在消耗自我控制资源之后,感知到他人的积极情绪,则在定价任务中愿意为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较低(766.48<1147.84),情绪类型在眼神阅读测验得分低水平上差异不显著,F(1,150)=0.71,p=0.40,η2=0.01,说明眼神阅读测验得分低的个体,在消耗资源之后无论是否感知到他人的积极情绪,都愿意为商品支付一样高的价格。

    5总讨论

    本研究以331名北京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他人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替代恢复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即人际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和自身情绪的中介作用。所得结果证实了假设,即他人积极情绪可以替代恢复自我控制资源,并且这种替代恢复是只有在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中才存在的。

    5.1替代恢复及其机制

    前人研究证明,在个体自我控制资源损耗后,通过睡眠、放松、诱发积极情绪可以使其自我控制资源得到恢复,而且体会他人的资源恢复过程也可以使自身资源得到恢复。研究l结果表明,他人的积极情绪可以使自身的自我控制资源得到恢复。体会到他人积极情绪组的被试比体会到他人中性情绪组的被试,在定价任务中给商品的定价更低,即自我控制资源较高。根据心理模拟理论,当人们感知或想象他人行为时,会引起心理表征的模拟,这些表征与人们自身执行这些行为是近似的,也会诱发同样的生理神经反应。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该理论,心理模拟会使个体将外在环境与自身关联起来,当体会到他人的积极情绪时,个体会进行心理模拟,将他人的积极情绪导致的资源恢复效应应用到自身,因此,尽管没有主动诱发个体的积极情绪,但是当体会到他人的积极情绪时,积极情绪所导致的自控资源的恢复还是会通过心理模拟对个体造成影响。

    心理模拟的过程涉及到个体对他人信息与情绪的感知,积极情绪的替代恢复并不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在所有个体身上都会体现。在实验2中进一步考察了人际敏感性对替代恢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际敏感性在他人情绪的替代恢复过程中起到了调节作用。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感知到他人的积极情绪会使个体的自控资源得到恢复,而人际敏感性低的个体,这种替代恢复作用并不明显。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对他人的判断更加准确,也能够更准确地体会和感受到他人的情绪。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对他人的情绪判断更加准确,因此心理模拟会使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更接近他人。而人际敏感性低的个体对他人情绪判断不够准确,而且相对来说比较难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心理模拟过程也会不太准确和贴切。因此,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在感受到他人积极情绪后,能准确的体会和感受,因此替代恢复效应也会更加明显,人际敏感性低的个体替代恢复效应则不太明显。

    5.2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初步验证了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替代恢复作用,这对自我损耗的恢复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其次,深入研究了替代恢复作用的内在机制

    人际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对后续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并没有探究他人消极情绪对自控资源的影响,后续研究可以设置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三组,进一步全面地探究他人情绪到底是如何影响自身的自我控制资源的,同时可以进一步考察其他的中介和调节变量,或者考察是否存在有中介的调节或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更全面地解释替代恢复作用。

    6结论

    本研究条件得到如下结论:(1)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损耗有替代恢复作用。(2)人际敏感性对替代恢复起到调节作用,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他人的积极情绪更能够恢复自我控制资源。 (胡圣楠 成志娟 窦东徽 张红川 翁学东)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