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316362
认同整合促进流动儿童文化适应:文化框架转换的解释(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1期
     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身份的积极发展一般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通过与城市群体的交往来学习城市身份,建立相对稳定的城市人际交往;对城市身份有着相对积极的态度。具体而言,是否有时机与城市人士特别是同龄伙伴之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将会影响他们的认同整合和心理适应的过程。Bandura(1997)认为依照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获取高价值的标准或原则的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等两个渠道,从而有效预测心理健康。Mok和Morris(2012)认为,认同一个群体将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提升学习成绩。Brannon,Markus和Taylor(2015)的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即双文化认同融合所带来的双重意识会促进学生的学业表现,这不仅体现在学业任务的完成质量上,还存在于对学业任务的坚持性中。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其展示个人能力,获得认可的重要方式。周颖和刘俊生(2014)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甚至可以作为一种缓冲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儿童免受不良同伴关系的侵害。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其人际关系和学业表现是其人格特质的重要表征,流动儿童对这两方面的评价代表了对该群体文化个体的态度,如果流动儿童对该文化适应程度更高,则会对这一群体更为认同,同时表现为对其典型人际关系和成绩的评价会趋向于积极。因此,我们将选择学生的生活主题人际关系和学业表现作为指标进行测量,评估流动儿童对城市儿童、农村儿童这两方面的评价,作为流动儿心理适应的指标。

    我们认为认同整合在文化框架转换中即流动儿童对认同线索的反应过程中起到了调节作用:高认同整合流动儿童转换认同框架与环境线索相一致,表现为同化效应;相反,低认同整合的流动儿童,激活的认同身份与外界环境的要求是不一致的,表现为对比效应。假设:(1)框架转换能力解释了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2)与低认同整合者相比较,高认同整合流动儿童对城市儿童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的评价更积极,表现出同化效应。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选取北京、威海的2所学校进行调研,对校内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儿童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确定流动儿童126人,他们3岁后在农村生活超过半年,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并接受了半年以上的教育,最终有效数据为108人。平均年龄为12.97(SD=1.76)岁,随父母来城市流动时间为7.57(SD=4.92)年。其中男生69人,女生39人;六年级59人,七年级20人,八年级14人,高一15人。所有被试智力正常,听说读写正常,均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步骤。

    2.2研究工具

    2.2.1启动材料

    启动范式使用双文化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书籍封皮图片任务(Mok&Morris,2011),以往研究表明其启动效果明显(Chen,Benet-Martinez,Wu,Lam,&Bond,2012)。使用4张具有广泛文化标识度、典型代表性的书籍封皮,审视图片后分别写出2条由封皮图片所引发的想法。研究者结合专家评判、豆瓣书评以及农村和城市的文化特征等三方面的意见,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书籍封面图片。之后请5名大学生(其中3名心理学专业,2名材料学专业)进行初评后,就封面图片与城市、农村文化相关的程度进行1(典型城市文化)~7(典型农村文化)分的7点评分,及其积极、消极效价的1(非常积极)~7(非常消极)分的7点评分。最终选择了8张具有明显身份标识度的书籍封皮作为启动材料(图1),其评分均分如表1所示。

    2.2.2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流动儿童版(bicultural identity integration scale-migrant children, BIIS-C)

    BIIS-C反映了流动儿童对农村人和城市人两种身份认同的组织过程,有认同和谐和认同距离2个维度,每个维度4个项目,共计8个项目;Likert五点计分,要求被试在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之间做选择,其中1、2、5、7题反向计分(倪士光,李虹,2014a)。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9,认同和谐与认同距离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6和0.81。量表的总分越高,表明认同整合的水平越高。

    2.2.3人格评价问卷

    为了获取他评的维度,以国内流动儿童视野之中的农村人和城市人的积极、消极文化特征进行描述,在研究结果(崔丽娟,丁沁南,程亮,2009;雷鹏,陈旭,刘妍洁,彭丽娟,2012;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2008)的基础上形成了人际交往、学习等2个方面的“高频词汇表”,初测于威海32名初二流动儿童,选择了前4位的高频词汇(如表2所示)。农村人和城市人的8个评价维度的Cronbach α分别为0.71和0.75。使用5级评分,“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將4个消极维度的评分反向计分后与积极维度的评分相加之后求平均分,分数越高表明评价越积极。这些人际关系和学习领域的形容词词库,形成了人格评价问卷。

    2.3研究程序

    采用2(认同身份启动,城市身份和农村身份)×2(认同整合,高认同整合和低认同整合)的被试问实验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2组,依据实验目的,启动不同的认同身份,认同整合的水平在后测中按照研究通常做法以理论中值为标准划分为高认同整合和低认同整合两个水平。因变量是流动儿童对他人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的特征评价,指标分别为农村人他评和城市人他评分数,分数越高表明流动儿童对其持越积极的评价。

    主试为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正式施测之前均进行了正式培训和模拟实验,包括研究程序与注意事项、指导语的熟悉和预实验。整个实验总长度为15-25分钟。首先主试进入教室,指导语导入后正式开始实验。被试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城市身份启动,一组为农村身份启动;启动方式使用书籍封皮图片,被试依次阅读4张图片,分别写下看到每个图片而引发的2个想法。之后进行人格评价任务。被试在纸上写下“我最欣赏的城市同学”的名字,分别进行人格评价任务(5分钟)。再进行BIIS—c问卷的评价,填写基本信息表。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实验结束。 (李虹 王茹婧 倪士光)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