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315471
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冲动性与人际困扰的双重中介(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2期
     摘要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2056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法,采用PROCESS插件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2)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3)神经质可以分别通过冲动性、人际困扰,以及冲动性一人际困扰三条间接路径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产生中介效应。

    关键词神经质,冲动性,人际困扰,移动社交网络。

    1引言

    在过去10年中,社交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之间交往沟通的新方式,个体通过社交网络从事包括社会交往、在线游戏、上传图片和视频分享等不同类型的娱乐和社会活动(Alien,Ryan,Gray,Mclnerney,&Waters,2014;Ryan,Chester,Reece,&Xenos,2014)。随着使用强度的增加,部分青少年出现了过度的社交网络使用问题。有研究认为过度的社交网络使用是网络成瘾的一种具体形式(Andreassen&Pallesen,2014),也被看作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Park&Lee,2011)。当描述成瘾行为时,研究者常使用美国《精神疾病评定与诊断手册》(DSM-5)中病理性赌博行为的标准看待过度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A1-Barashdi,Bouazza,&Jabur,2015)。按照该标准来看,过度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主要体现在社交网络使用的时间和频率方面(即凸显性),人们使用社交网络来减少负性情绪(即情绪调节或心境改变),希望通过频繁使用社交网络获得积极愉悦体验(即耐受性或渴求感),而终止使用时就会产生痛苦体验(即戒断症状),由于过度的社交网络使用会对个体的生理或心理产生功能性损害(即冲突或功能损害),个体便会试图控制社交网络的使用但却总是失败(即反复或失去控制)。随着移动社交网络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转移,人们能够更频繁和便捷的使用社交网络,这也进一步导致了移动社交网络的过度使用,并给个体带来了一定的身心损害。

    有研究认为社交网络是一个基于Web2.0由个体或组织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网络结构(Eehebunia&deCorral,2010)。个体在社交网络中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如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方式,来表达观点、分享经验、上传和下载照片、更新状态、传递信息、在线游戏、建立和维持关系等,这个平台能够满足个体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需求。随着使用强度的增加,有一少部分个体出现了过度的社交网络使用问题,这种过度的社交网络使用被认为是网络成瘾的一种具体形式(Andreassen,Torsheim,Brunborg,&Pallesen,2012),也常被称作社交网络成瘾行为。Echeburda和de Corral(2010)总结认为,社交网络成瘾行为不仅是指社交网络使用时间和强度的增加,它还是一种包含心理依赖性、缺乏控制和对日常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而且表现出较强烈的戒断综合症。目前社交网络使用行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尽管研究表明社交网络使用的积极影响显著大于消极影响,但因社交网络使用消极影响的范围因智能手机的普及而迅速蔓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产生了过度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常常与抑郁倾向、不自信、低挫折耐受性、低自尊有关,并且会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下降、攻击性、盗窃行为、社会关系发展不良等心理与行为问题。由于智能手机是一种集合式的便携设备,它的诸多优点使人们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社交网络,并且在时间和强度上都超出了正常水平,并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消极后果,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的社交網络。

    研究者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发生;二是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给个体带来了哪些影响。从现有研究来看,人们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发现移动社交网络的过度使用可能带来孤独感、抑郁、在线伤害、社交障碍、行为退缩等(Andreassen,Torsheim,&Pa-llesen,2014;Andreassen,2015;Hong,Huang,Lin,&Chiu,2014)。也有研究在揭示移动社交网络发生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导致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人格因素、情绪情感因素、心理与社会动机因素,这些研究对深入了解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效的解释(Kuss&Griffiths,2011;Malik&Khan,2015;Ryrdn&Xenos,2011)。从现有文献来看,神经质人格和冲动性人格被认为是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有效人格预测指标(Btaeh-nio&Przepiorka,2016;Bodr02a&Jovanovi6,2016),神经质人格主要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性和冲动性,而冲动性则主要表现为对心理与行为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社会交往需求被认为是人类的高层次心理需求,它常被认为是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具有积极预测的社会动机指标(Chen et al,2016)。然而从现有文献来看,人格特质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是关系如何影响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仍没有详实的实证研究对其进行深入揭示。

    神经质人格作为一种消极人格,是网络成瘾行为和手机成瘾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Takao,Takahashi和Kitamura(2009)甚至认为神经质是一种重要的成瘾人格,具有高神经质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成瘾行为。其他早期研究也表明(Igarashi,Motoyoshi,Takai,&Yoshida,2008),神经质人格与物质成瘾行为存在密切关系,并认为神经质人格不但与物质成瘾有关系,而且与手机成瘾也存在密切关系。Ehrenberg,Juckes,White和Walsh(2008)考察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使用行为的关系,发现高神经质人格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手机成瘾行为,他们相比低神经质的个体花费在手机使用上的时间更多。而且John和Lucila(2016)的研究还发现,神经质人格不仅对手机成瘾行为具有较高的预测作用,而且高神经质人格对社交网络使用也具有积极预测作用,并且发现高神经质人格个体在社交网络上花费更多的时间。Ryan和Xenos(2011)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论,他们的研究发现高神经质和高孤独感的个体更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社交网络上。此外,Mok等人(2014)还以韩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网络成瘾和智能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焦虑的关系,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易产生网络成瘾,而女生比男生更易产生智能手机成瘾,焦虑和神经质人格对智能手机成瘾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由此可见,神经质作为一种消极人格,对手机成瘾行为、社交网络使用行为均具有积极的预测,即高神经质的个体更易产生手机成瘾行为和社交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那么,神经质人格是否也加剧了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行为? (姜永志 王海霞 蒋怀滨 刘勇)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