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64
情绪对不同外倾水平个体行为抑制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以上研究表明,外倾性与情绪调节的注意分配策略密切相关。而行为抑制作为抑制控制的一个子过程,也是重要的情绪调节策略之一。对行为反应的抑制,即使该行为反应本身并非是情绪行为,也能有效调节个体对当前情绪刺激的生理心理反应(Tsai & Lau,2013)。例如,在Go/Nogo任务中,相比对情绪刺激作按键反应,抑制对情绪刺激的按键反应将导致大脑情绪调节环路(如前扣带回与腹外侧前额叶)激活的上升和情绪反应环路(如基底节、丘脑与内侧颞叶)激活的下降(Goldstein et al.,2007)。既然如此,不同外倾水平的个体在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过程中是否也存在差异呢?目前这一问题尚不清楚。

    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本研究采用了改进的Oddball实验范式并结合了ERP测量。实验中,由于标准刺激的出现概率为70%,偏差刺激的出现概率为30%,被试对标准刺激的反应次数远远高于偏差刺激。因此,被试对标准刺激的反应成为优势反应,当偏差刺激出现时,被试需要抑制优势反应,对偏差刺激做出反应。实验将记录被试对两类刺激的反应时,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反应时之差为行为抑制的行为学指标。另外,可通过偏差刺激减去标准刺激的方法得到纯粹反映行为抑制活动的脑电活动。因此,通过改变偏差刺激的情绪效价并分别记录两类刺激诱发的脑活动,便可考察情绪效价对行为抑制过程的影响,以及外倾水平差异是否调节了这一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考察了情绪对不同外倾水平个体行为抑制的影响。根据资源限制理论(Kahneman,1973;Logie,2011;Wolfe,Vo,Evans,& Greene,2011),情绪会占用个体一定的认知资源,引起个体对与情绪相关但可能与任务无关内容的思考,从而导致个体投入到认知任务中的认知资源减少。然而,执行功能(行为抑制)需要被试投入认知资源到当前的任务中。因此,本研究假设,由于外倾个体对正性情绪存在注意偏向,投入了更多注意资源,当正性情绪作为偏差刺激需要进行抑制反应时,外倾个体没有足够的认知资源进行行为抑制,导致对正性刺激的行为抑制能力减弱。相反,由于内倾个体对负性情绪刺激存在注意偏向,投入了更多资源,当负性情绪作为偏差刺激需要进行抑制反应时,内倾个体没有足够的认知资源进行行为抑制,导致对负性刺激的行为抑制能力减弱。

    2方法

    2.1被试

    采用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和张莘(2000)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3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筛选,以外倾性量表得分上下一个标准差为筛选标准,最终有40名被试参加实验,其中3名被试因过多眼动伪迹被剔除。最后获得外倾被试18名(7名男性),年齡范围18~22岁,平均年龄19.89岁。内倾被试19名(9名男性),年龄范围18~23岁,平均年龄20.0岁。外倾组分数范围为57.25~66.34分(M=60.95,SD=2.86),内倾组分数范围为27.34~41.74分(M=36.96,SD=3.64)。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外倾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内倾组(t=22.17,p<0.001)。所有被试身心健康,均为右利手,裸眼或矫正视力良好,无精神病史,实验后给予被试一定酬劳。

    2.2实验材料

    2.2.1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包含四个分量表,即外倾性量表(E)、神经质量表(N)、精神质量表(P)和效度量表(L),E、N、P三个量表分别测量人格的精神性、内外倾向和情绪稳定性,L量表测试受试者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等情况。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钱铭怡等,2000)。本研究中P、N、E、L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65,0.80,0.70和0.61。

    2.2.2情绪图片

    实验图片均来自于中国情绪图片库系统(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2005)。刺激材料包括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两类。其中,标准刺激为一张水壶的图片(呈现概率70%),偏差刺激为三种效价(正性、中性、负性)的情绪图片各10张(呈现概率均为10%)。各偏差刺激图片效价两两差异显著,负性M=6.86,中性M=5.41,正性M=2.18,F(2,27)=129.66,p<0.001(见图1)。唤醒度差异显著,负性M=6.28,中性34=4.25,正性M=5.76,F(2,27)=20.40,p<0.001,正性和负性的唤醒度均显著大于中性,而前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见图1)。图片分辨率均为100像素/英寸,大小统一为346像素×343像素。被试双眼距离屏幕约100 cm,水平与垂直视角均小于6°。

    2.3实验程序

    正式实验前,被试需要完成包含20个trial的练习实验,在正确率达到100%后,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包含6个组块(block),每个block包含100个试次(trials),其中70个标准刺激,30个偏差刺激(每种效价各10次),各种刺激随机呈现。每个试次开始时,在电脑屏幕中央呈现持续300 ms的注视点。然后,呈现时距在500-1000 ms之间的随机空屏,而后呈现实验刺激。当标准刺激出现,要求被试尽快按F键反应,当偏差刺激出现,要求被试尽快按J键反应,刺激呈现时间上限1000 ms,刺激呈现随被试按键终止。因此,当刺激呈现之后,被试需要在1000ms之内尽可能快而准确的按键。按键之后是1000 ms的等待时间,然后出现注视点,以此循环。每个block结束后,均反馈给被试该block的正确率(实验程序见图2)。

    2.4 ERP记录与分析

    实验采用Brain Product脑电记录系统,32导电极帽记录脑电。在线记录时,以FCz点为参考电极,以FPz和Fz连线中点为接地点。分别在右眼的右侧和下侧安置电极记录水平和垂直眼电。在线记录时,滤波带通为0.01~100 Hz,采样频率为500 Hz/导,头皮电阻降至5kΩ以下。离线分析时,采用双侧乳突记录点的平均作为新的参考电极(耳后平均参考),分析时程(epoch)为1000ms,含基线200 ms。自动矫正眨眼等伪迹,采用0.01~30Hz带通进行滤波,波幅大于±80μV者在叠加中被自动剔除。 (赵小淋 张燕 王建峰)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