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63
情绪对不同外倾水平个体行为抑制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对实验中标准刺激和三类偏差刺激诱发的EEG分别进行叠加平均之后,再分别计算三类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差异波。由图3及图4可知,标准刺激与三类偏差刺激诱发的波形从大约100ms处开始分离,该分离大概延续到700 ms停止。这些差异在差异波(图5和图6)中体现为典型的早期抑制控制相关的N2(220~270ms)成分及晚期反应抑制相关的P3(350~500ms)成分。以往研究表明额一中央区N2成分与冲突觉察这一行为抑制子阶段相关,而中央一顶区P3成分则是代表行为抑制加工过程的直接指标(Bokura et al.,2001;Falkenstein et al.,1999)。因此,本研究着重分析Fz,F3,F4,Cz,C3,C4电极点(6个额-中央区电极点)的N2成分,以及Cz,C3,C4,Pz,P3,P4电极点(6个中央-顶区电极点)的P3成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N2和P3成分的峰波幅和峰潜伏期进行统计分析。被试间变量为外倾性(两个水平:外倾组和内倾组),被试内变量为情绪效价(三个水平:中性、正性、负性)和电极点(每种成分各6个点)。因为本研究关注于情绪对不同外倾水平个体行为抑制的影响,因此统计分析集中在情绪效价和人格类型的两因素交互作用。对所有不满足球形检验假设的利用Greenhouse-Geisser法对p值进行校正。

    3实验结果

    3.1行为结果

    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被试对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的反应正确率均在96%以上。对反应时的统计分析表明,无论外倾性及情绪效价,被试对偏差刺激(544 ms)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标准刺激(451 ms)的反应时,F(1,35)=305.88,p<0.001,η2p=0.90。由此可知,由于行为抑制的需要,被试在三种偏差条件下相比标准条件均出现显著的反应时延长,证明了行为抑制效应的存在。

    以反映行为抑制的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反应时之差作为因变量,进行2(外倾性)×3(情绪)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情绪主效应显著,F(2,70)=3.12,p=0.05,η2p=0.08,正性刺激下偏差与标准刺激的反应时之差(87 ms)显著小于中性(94 ms)及负性条件(95 ms),表明正性情绪促进了个体的行为抑制。另外,外倾性×情绪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2,70)=2.62,p=0.08,η2p=0.07,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外倾组在三种情绪条件下不存在显著差异,F(2,34)=2.20,p>0.14;而在内倾组,情绪效应显著,F(2,36)=3.01,p=0.03,η2p=0.14,负性刺激下的反应时差值(101 ms)显著长于正性刺激条件(88ms)。

    3.2 ERP结果

    3.2.1 N2效应

    对N2成分的潜伏期进行2(外倾性)×3(情绪)×6(电极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电极点主效应显著,F(5,175)=6.04,p<0.001,η2p=0.15,事后比较显示,前额区的潜伏期显著长于中央区。其余主效应或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对N2波幅进行2(外倾性)×3(情绪)×6(电极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情绪主效应显著,F(2,70)=3.63,p=0.032,η2p=0.09,中性刺激比正性及负性刺激引发了更大的N2波幅,而正性刺激与负性刺激之间无显著差异。电极点主效应显著,F(5,175)=15.40,p<0.001,η2p=0.31,前额波幅显著大于中央区。电极点×情绪的交互作用显著,F(5,350)=6.89,p<0.00l,η2p=0.17。更重要的是,情緒×外倾性交互作用显著,F(2,70)=3.57,p 0.034,η2p=0.09。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内倾组,情绪效应显著,F(2,36)=4.28,p=0.021,η2p=0.19,正性刺激下N2波幅小于负性与中性束0激,而中性与负性刺激间无显著差异。相反,在外倾组,情绪效应不显著,F(2,34)_2.37,p>0.10。此外,组间分析发现,在正性条件下,外倾组波幅显著大于内倾组,F(1,35)=4.79,p=0.035,η2p=0.12;而在中性及负性条件下,内倾组与外倾组N2波幅均无显著差异(ps>0.43)。该成分其余效应均不显著。

    3.2.2 P3效应

    对P3成分的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电极点主效应显著,F(5,175)=6.54,p<0.001,η2p=0.16,事后比较显示,顶叶区潜伏期显著长于中央区。该成分其余效应均不显著。

    对P3成分的波幅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情绪主效应显著,F(2,70)=7.44,p<0.01,η2p=0.18,正性和负性刺激下波幅显著大于中性刺激。电极点主效应显著,F(5,175)=4.93,p<0.001,η2p=0.42,事后比较显示,顶叶区的波幅显著大于中央区。电极点×情绪的交互作用显著,F(10,350)=7.41,p<0.001,η2p=0.18。更重要的是,情绪×外倾性的交互作用显著,F(2,70)=7.94,p=0.002,η2p=0.19。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内倾组,情绪效应显著,F(2,36)=6.33,p 0.011,η2p=0.26,正性刺激显著大于中性刺激和负性刺激;在外倾组,情绪效应显著,F(2,34)=9.96,p=0.001,η2p=0.37,负性刺激诱发的波幅显著大于正性刺激,正性刺激的波幅显著大于中性刺激。此外,组间分析发现,在正性条件下,内倾组波幅显著大于外倾组,F(1,35)=4.88,p=0.034,η2p=0.12,而在负性与中性条件下,内倾组与外倾组均无显著差异(ps>0.12)。该成分其余效应均不显著。 (赵小淋 张燕 王建峰)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