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684
汉字识别的反启动效应(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选取250个汉字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一采用Marsolek等(2006)的启动实验范式,首先测试汉字识别中是否存在反启动效应。考虑到启动的汉字容易受到优先注意,从而使启动效应与注意效应发生混淆,实验二将探讨反启动效应是否与注意偏向有关。另外,反启动效应的测试处在最后的第四实验阶段,该效应可能来源于被试的疲劳。因此,实验三将检验反启动效应是否源于疲劳因素。

    2实验一:反启动对汉字识别的影响

    2.1目的

    探讨汉字识别中是否存在反启动效应。

    2.2方法

    2.2.1被试

    12名大学生(5名男生,7名女生),平均年龄22岁。被试的视力或矫正视力以及听力均正常,实验后获得适量报酬。

    2.2.2实验设计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分为基线、启动和反启动三种实验条件。因变量为识别正确率和反应时。

    2.2.3实验材料

    从《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标准局,1992)选出250个汉字(频次范围1507~3373):第一实验阶段有50个汉字;第二阶段(基线测量)有100个汉字;第三阶段(启动阶段)有50个汉字;第四阶段(测试阶段)有100个汉字,其中50个汉字与第三个阶段中的汉字是相同的。四个实验阶段中的汉字在笔画和频次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每个汉字大小为186号宋体,视角是10°。

    2.2.4实验程序

    采用E-Prime软件编制程序。每名被试在独立的实验房间内完成实验,头部与屏幕(17英寸显示器,垂直频率为75Hz)之间的距离为60 cm。

    正式实验包含四个阶段(实验流程见图1)。首先,被试注视屏幕中央的“+”,同时通过耳机听汉字读音,听完每个汉字读音后进行喜好判断。喜欢该汉字按“1”键,不喜欢按“2”键。

    第二阶段是基线测量,在屏幕的上方或下方呈现汉字15 ms,被试要正确识别并大声说出该汉字,同时快速按空格键以记录反应时。

    第三阶段是启动阶段,在屏幕中央呈现汉字3 s,被试在每个汉字消失后作出喜好判断。喜欢该汉字按“1”键,不喜欢按“2”键。

    第四阶段是测试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实验程序相同,但有一半漢字与第三阶段汉字相同(启动的汉字,如“握”),另一半汉字与第三阶段汉字不同但部分字形相同(反启动的汉字,如“措”)。

    被试先进行练习,熟悉实验要求后再进行正式实验。按键反应在被试间进行平衡,汉字呈现顺序是随机的。实验共需时约30分钟。

    2.3结果与分析

    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汉字识别正确率见图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2,22)=78.07,p<0.001,η2=0.88。与基线(0.89)相比,反启动条件的识别正确率(0.80)显著低于基线条件,p<0.001;启动条件的识别正确率(0.96)显著高于基线条件,p=0.002。这说明,在汉字识别任务中出现了反启动效应。

    对正确识别反应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验条件的主效应不显著,F(2,22)=1.47,p=0.253。反启动(562.77±264.56ms)和启动(513.85±220.34ms)条件的反应时都与基线水平(498.47±136.47ms)没有显著差异。这与Marsolek等(2006)在客体识别任务中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不过,启动的汉字易于引发对该汉字的注意偏向,致使被试忽略反启动的汉字,因而造成反启动的汉字的识别正确率的下降。所以,反启动效应可能是被试对启动的汉字的注意偏向所导致的结果。实验二将在测试阶段去掉启动的汉字,以消除对这些汉字的注意偏向,进一步检验汉字识别中是否存在反启动效应。

    3实验二:在消除注意偏向后,反启动对汉字识别的影响

    3.1目的

    在消除对启动的汉字的注意偏向后,检验汉字识别中是否仍存在反启动效应。

    3.2方法

    3.2.1被试

    12名大学生(6名男生,6名女生),平均年龄22岁。被试的视力或矫正视力与听力均正常,实验后获得适量报酬。

    3.2.2实验设计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分为基线和反启动两种实验条件。

    3.2.3实验材料

    同实验一。

    3.2.4实验程序

    在测试阶段(第四实验阶段)不呈现50个启动的汉字,只呈现50个反启动的汉字。其它同实验一。

    3.3结果与分析

    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汉字识别正确率见图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11)=25.14,p<0.001,η2=0.70,反启动条件的识别正确率(0.80)显著低于基线条件(0.88)。对正确识别反应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验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11)=7.38,p=0.020,η2=0.40,反启动条件的反应时(525.48±135.21 ms)显著高于基线条件(486.85±135.78ms)。这说明,在消除了对启动的汉字的注意偏向之后,汉字识别中仍出现了反启动效应。

    不过,反启动的汉字出现在第四实验阶段,此时被试比较疲倦,这可能导致反启动的汉字的识别正确率的下降。如果反启动效应来源于被试的疲劳因素,那么把第三实验阶段(启动阶段)的视觉注视汉字的任务替换为耳听汉字的读音,第四实验阶段仍会出现反启动效应。如果第四实验阶段没有出现反启动效应(由于没有视觉启动,也不会出现启动效应),那么反启动效应就不是源于疲劳因素。 (张锋)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