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36
阅读中的走神有程度之分吗?来自眼动的证据(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2.2实验材料

    从《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版》中选取30篇说明文并进行修改,每篇短文210-230字,无句法和语义歧义。选取12名研究生对所选文章的难度进行李克特5点评分,1代表“非常容易”,5代表“非常难”;此外,对文章涉及内容的熟悉性也进行李克特5点量表评定,1代表“非常熟悉”,5代表“非常不熟悉”。根据评定结果,选取26篇短文用于实验,难度M=1.88,SD=0.43,熟悉性M=1.52,SD=0.66。然后对其中的20篇文章按照词汇错误、句法错误、论述错误中的一种进行改编(见表1),另6篇不作改编。经评定与修改,确定2篇为练习和举例材料,另24篇为正式实验材料。

    2.3实验仪器

    采用加拿大SR-Research公司的Eyelink-1000眼动仪。其采样率为1000 Hz。实验材料以图片形式在20英寸的电脑显示器上呈现,图片分辨率为1024×768。被试眼睛与屏幕的距离为67 cm。每篇短文约占满一屏,字体为宋体,字号为20,行间距为2倍行距。

    2.4实验设计

    采用2(错误检测:发现错误、未发现错误)×3(错误类型:词汇错误、句法错误、论述错误)被试内设计。

    实验在眼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室隔音、隔光,所有被试均在主试的指导下单独完成。在实验之前,向被试说明阅读的短文中有些是无错误的,有些短文包含了一处错误,这处错误可能是词汇、句法、论述错误中的一种,并向被试逐一举例说明这三种类型的错误,保证被试能够准确理解三种错误类型。实验过程中被试如果发现错误,则需要在发现错误的同时按“A”键做出反应,如果没有发现错误,则按“向下”键翻页并完成阅读题。回答阅读题时,“左”键代表“是”,“右”键代表“否”。实验约35分钟。

    2.5数据整理和分析指标

    每个被试在完成全部阅读实验后都会自动生成一个结果文件,使用EyeLink 1000内置的Data Viewer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汇总,划分兴趣区,然后将所有数据导出,通过Excel进行初步整理分析,删除阅读过程中被试误操作、注视点偏移严重及注视点过少的数据。最后使用SPSS 19.0进行完整的数据分析。

    三个眼动指标分别为(1)错误句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2)错误句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凝视时间是从首次注视点开始到注视点首次离开此兴趣区的持续时间。(3)以错误句为兴趣区的回视路径时间。

    3结果

    3.1阅读理解正确率

    错误发现情况的主效应不显著,发现错误时平均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为0.86,未发现错误时平均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为0.83。说明被试有在认真阅读并理解了文章内容。

    3.2错误发现情况

    将本实验分成两个阶段,考察被试在实验阶段1和实验阶段2中对不同错误类型的发现情况。结果发现,实验阶段的主效应显著,F(1,59)=7.11,p<0.05,偏η2=0.11,实验阶段2的错误发现率(M=0.60)显著高于实验阶段1的错误发现率(M=0.52)。錯误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118)=27.44,p<0.01,η2=0.32,词汇错误的发现率(M=0.69)显著高于论述错误的发现率(M=0.43)。实验阶段与错误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2,118)=6.25,p<0.05,偏η2=0.10。见表2。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无论是实验阶段l还是实验阶段2,词汇错误的发现率均高于论述错误。对于词汇错误,实验阶段1和实验阶段2的错误发现情况不显著;对于论述错误,实验阶段1和实验阶段2的错误发现情况差异显著,实验阶段2论述错误的发现率(M=0.53)显著高于实验阶段1论述错误的发现率(M=0.33)。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实验进程的推移,被试对高水平的错误(如论述错误)检测也提高,尽管仍低于低水平的错误。

    3.3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

    对以错误句前句低频词为兴趣区的凝视时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错误检测的主效应显著,F(1,59)=61.56,p<0.01,偏η2=0.51,即阅读过程中发现错误时前句低频词凝视时间(M=329)显著长于未发现时(M=197)。错误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118)=3.40,p<0.05,偏η2=0.05,进一步比较发现,词汇错误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M=248)与句法错误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M=252)差异不显著;对词汇错误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显著短于论述错误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M=289);对句法错误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边缘)显著短于论述错误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错误检测与错误类型的交互作用达到边缘显著,F(2,118)=2.77,p=0.06,偏η2=0.05。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发现错误时,词汇错误的前句低频词凝视时间与论述错误的前句低频词凝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未发现错误时,词汇错误的前句末尾词凝视时间显著短于论述错误,F(2,58)=6.40,p<0.01,偏η2=0.18(见表3)。

    3.4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

    对以错误句前句末尾词为兴趣区的凝视时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错误检测主效应显著,F(1,59)=39.19,p<0.01,偏η2=0.40,即阅读过程中发现错误时的前句末尾词凝视时间显著长于未发现时。错误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118)=10.75,p<0.01,偏η2=0.15,进一步比较发现,对词汇错误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M=175)显著短于句法错误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M=216),词汇错误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显著短于论述错误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M=229),句法错误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与论述错误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差异不显著。错误检测与错误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2,118)=8.41,p<0.01,偏η2=0.13。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发现错误时,词汇错误的前句末尾词凝视时间显著短于论述错误,F(2,58)=18.44,p<0.01,偏η2=0.39;未发现错误时,词汇错误与论述错误的前句末尾词凝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见表4)。 (吴国来 阴晓娟 张婧婧 任方圆 高原)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