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35
阅读中的走神有程度之分吗?来自眼动的证据(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3.5错误句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

    对以错误句为兴趣区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错误检测主效应显著,F(1,36)=8.76,p<0.01,偏η2=0.20;错误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2,72)=1.53,p>0.01。错误检测与错误类型的交互作用达到边缘显著,F(2,72)=2.93,p=0.06,偏η2=0.08。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发现错误时,词汇错误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显著短于论述错误,F(2,35)=9.67,p<0.01,偏η2=0.36;未发现错误时,词汇错误与论述错误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没有顯著差异。(见表5)。

    4讨论

    本文应用SAST范式并结合眼动技术,研究发现走神阅读中确实存在程度之分,与Sehad等人(20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再次验证了走神的层级假设,支持不同认知水平与外界环境之间是以等级的形式解离,存在浅表走神和深度走神。

    研究选取了三个眼动指标,分别为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前句末尾词凝视时间和前句低频词凝视时间。其中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反映了被试探测到了阅读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重读前面内容的加工过程。它不仅能够准确反映词汇通达的加工过程,而且还能反映后期句子整合的过程(闫国利等,2013)。而论述错误恰恰属于较高级别的错误,被试仅仅通过错误句无法正确做出这句话是否有错的判断,需要结合该句前面的内容并对句义加以整合才能正确做出判断,因此错误句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可以反映被试当前的阅读状况,即被试是否走神。

    而前句末尾词凝视时间和前句低频词凝视时间则可以进一步佐证这一判断。通常情况下,与非从句或句子末尾词相比,读者对从句或整个句子末尾词的注视时间更长,这一整合效应与高水平的词汇整合、句义建构过程密切相关(Just & Carpenter,1980;Warren,White,& Reiehle,2009),末尾词凝视时间可以反映被试对当前句子的句义整合过程。如果句义整合完成得较好,表现为发现错误时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显著长于未发现错误时,此时被试并未出现走神;相反,如果句义整合完成较差,表现为发现错误时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与未发现错误时没有显著差异,则此时被试出现走神。低频词的凝视时间可以反映较低水平的词汇通达过程,对低频词的注视时间比高频词更长(Inhoff & Rayner,1986;Just & Carpenter,1980;Rayner,1998)反映了低水平的词汇加工过程。如果被试较好地完成了错误句前句的词汇加工过程,表现为发现错误时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显著长于未发现错误时,则此时被试未出现走神;相反,如果词汇加工过程完成较差,表现为发现错误时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与未发现错误时没有显著差异,则此时被试出现走神。

    通过对词频效应(即分析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和整合效应(即分析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和错误句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对被试走神的程度做出判断。

    如果词频效应存在而整合效应消失,则被试此时可能处在浅表走神状态,表现为能够发现词汇错误而难以发现论述错误。未发现论述错误时,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显著长于未发现词汇错误时(词频效应存在),而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和错误句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则与未发现词汇错误时没有显著差异(整合效应消失),表明此时被试较好地完成了所读材料的低水平词汇加工过程,而高水平的词汇通达和句义整合则完成得较差,即被试未发现论述错误,表明被试处在浅表走神状态。

    如果词频效应和整合效应都消失,则被试此时可能处在深度走神状态,表现为词汇错误和论述错误都难以发现。未发现词汇错误时,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显著短于发现词汇错误时(词频效应消失),而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和错误句回视路径阅读时间都与未发现论述错误时没有显著差异(整合效应消失),表明此时被试在阅读材料时对低水平词汇加工过程、高水平的词汇通达和句义整合过程都完成得较差,即被试未发现词汇错误时处在深度走神。

    基于Schad等人(2012)的研究,为了排除被试对错误类型的忽略是因为错误类型本身导致的,我们在实验前对阅读材料中设置错误类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并且给被试详细呈现关于错误类型的指导语,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避免被试因无法理解语句错误本身导致走神;此外,设置的错误类型过多或者实验时间较长,均有可能引起被试厌烦、疲劳等主观情绪,因此本研究中仅设置了词汇错误、句法错误以及论述错误三种错误类型,并且,将实验时间尽量缩短,分成了两个实验阶段,结果发现无论实验阶段1还是实验阶段2,词汇错误的发现率显著高于论述错误的发现率,说明被试对低级别的错误比较敏感,而对高级别的错误不易识别,排除了疲劳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还发现随着实验进程的推移,对高水平错误类型的检测能力也提高了,尽管仍低于词汇错误类型的识别。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虽然选用了中文材料,并且对材料的某些无关因素进行了一定控制,但未从中文的特性出发,未来有必要基于中文自身的特点进一步探讨走神阅读的程度之分是否存在跨文化差异。

    5结论

    通过实验,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相比高级别的错误,被试对低级别的错误更加敏感,并且发现随着实验进程的延续,对论述错误类型的检测提高。(2)阅读中的走神确实存在程度之分,即浅表走神和深度走神,支持走神的层级假设。 (吴国来 阴晓娟 张婧婧 任方圆 高原)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