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的走神有程度之分吗?来自眼动的证据(1)
摘要 选取6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持续注意刺激任务范式,使用Eyelink-1000眼动仪记录眼动数据,分析错误句为兴趣区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前句末尾词和低频词的凝视时间三项眼动指标,考察阅读任务中走神是否有不同的程度。结果显示,发现错误时的三项眼动指标均大于未发现错误时;未发现词汇错误和论述错误时,错误句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和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而未发现词汇错误时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显著小于未发现论述错误时。结果表明阅读时走神存在不同的程度,即深度走神和浅表走神。
关键词 走神,程度,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凝视时间。
分类号 B842.1
1引言
走神(mind wandering,MW)是指注意从当前任务或外界环境转移到内部思想与情感的一种现象(Smallwood & Sehooler,2006)。有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约有30%-50%的时间是在走神(Kane et al.,2007;Killingsworth & Gibert,2010;McVay & Kane,2009)。
阅读中的走神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出现游离,这时尽管读者的目光还停留在阅读的内容上,甚至还会随着所读的内容移动,但对阅读内容并没有进行意义加工,或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意义加工(Reichle,Reinberg,& Sehooler,2010)。
研究阅读中走神现象的范式主要有Z字母串范式(Z-string;Nuthmann & Engbert,2009;Reichle et al.,2010)和经验取样范式(experience sampling;Schooler,Reichle,&Halpera,2004;Reichle et al.,2010;Franklin,Smallwood,& Sehooler,2011;Franklin,Mooneyham,Baird,& Schooler,2014;Uzzaman & Joordens,2011)。经验取样范式依赖于个体对自己意识经验的如实报告(宋晓兰,唐孝威,2015;吴国来,高原,2015),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插入多个思维探针,尽管该方法可以获取被试即时的思维状态,但会干扰阅读,而Z字母串范式是将被试阅读材料中的字母均替换成“Z”字母,只保留大小写的区分(如:Zzzzz),要求被试假装按照阅读正常内容的方式进行,与正常阅读环境的差异较大,Schad等人在2012年研究中首次提出采用持续注意刺激任务范式(sustained attention to stimulus task,SAST)研究阅读中的走神,通过被试在阅读短文时对不同错误类型的敏感程度来反映走神的程度,他们将阅读中的走神定义为忽略阅读过程中的错误(Schad,Nuthmann,& Engbert,2012)。
近年来,在走神阅读研究中,经常把主观报告與客观指标即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对被试进行即时检测。Reiehle等人(2010)发现,走神时人们的注视持续时间变长;Foulsham,Farley和Kingstone(2013)分析阅读材料中的高频词和低频词的凝视时间,发现阅读中出现走神时凝视时间的词频效应(word frequency effect)消失。以上说明人们在走神时,对所读材料自下而上的表征与引导眼动行为的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之间的耦合被破坏,从而导致走神的眼动模式与正常阅读时相比出现很大的差异。
的确,走神时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分配到内部认知的加工,对即时信息的监控能力变弱,此时内部信息的加工与当前任务的耦合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Smallwood,2010;Smallwood,McSpadden,& Sehooler,2007;吴国来,高原,周曼,2016)。走神的二分假设认为不同认知加工水平与外界环境是以一种全或无的方式解离。即专注于任务时,认知加工的所有层级水平与外界环境是相耦合的,一旦发生走神,这种耦合就会在所有水平上破坏(Reiehle et al.,2010;Killingsworth & Gilbert,2010)。而Schad等人(2012)提出了走神的层级假设,认为不同认知加工水平与外界环境的解离不一定是全或无的,而是以等级的方式进行,分为深度走神和浅表走神。深度走神时,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加工停留在注意的早期阶段;而浅表走神时,高水平的认知加工过程与外界信息解离,而低水平的认知加工继续进行。为了证实这一假设,Schad等人在阅读任务中构造包括词汇、句法、语义、论述、乱语五种不同的错误类型,然后根据被试对错误类型的发现情况以及相应的眼动指标数据判断走神的程度。结果发现,随着实验进程的推移,被试容易检测出低级别的错误而对高级别的错误不太敏感。此外,相比专注阅读,走神阅读时,整合效应和对长词的词频效应均显著减弱,为走神的层级假设提供了实验支持。
但Schad等人(2012)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研究者在实验前未对阅读材料中设置错误类型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因此无法绝对地认为被试在实验时对错误的忽视是因为出现了走神而非错误本身构造过难导致的;再者,每篇材料都包含了五种错误类型中的一种或两种,材料中错误类型过多容易造成文本不连贯,加之被试前后需要进行两个实验,阅读篇章较多,容易使被试产生疲劳、厌烦等主观情绪,污染相关眼动指标的记录。
综上,本实验改进了SAST范式,将阅读短文中某一句改编成含有一处错误的内容,即改编成含有词汇错误、句法错误或论述错误的句子;此外,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将含有一处错误的句子划为兴趣区,分析兴趣区的回视路径时间、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以及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这三项眼动指标,再次验证走神阅读中是否存在程度之分。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在校大学生60名,被试平均年龄21.3岁,全部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和色弱,被试母语均为汉语,未参加过此类实验,实验可获得少许报酬。 (吴国来 阴晓娟 张婧婧 任方圆 高原)
关键词 走神,程度,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凝视时间。
分类号 B842.1
1引言
走神(mind wandering,MW)是指注意从当前任务或外界环境转移到内部思想与情感的一种现象(Smallwood & Sehooler,2006)。有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约有30%-50%的时间是在走神(Kane et al.,2007;Killingsworth & Gibert,2010;McVay & Kane,2009)。
阅读中的走神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出现游离,这时尽管读者的目光还停留在阅读的内容上,甚至还会随着所读的内容移动,但对阅读内容并没有进行意义加工,或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意义加工(Reichle,Reinberg,& Sehooler,2010)。
研究阅读中走神现象的范式主要有Z字母串范式(Z-string;Nuthmann & Engbert,2009;Reichle et al.,2010)和经验取样范式(experience sampling;Schooler,Reichle,&Halpera,2004;Reichle et al.,2010;Franklin,Smallwood,& Sehooler,2011;Franklin,Mooneyham,Baird,& Schooler,2014;Uzzaman & Joordens,2011)。经验取样范式依赖于个体对自己意识经验的如实报告(宋晓兰,唐孝威,2015;吴国来,高原,2015),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插入多个思维探针,尽管该方法可以获取被试即时的思维状态,但会干扰阅读,而Z字母串范式是将被试阅读材料中的字母均替换成“Z”字母,只保留大小写的区分(如:Zzzzz),要求被试假装按照阅读正常内容的方式进行,与正常阅读环境的差异较大,Schad等人在2012年研究中首次提出采用持续注意刺激任务范式(sustained attention to stimulus task,SAST)研究阅读中的走神,通过被试在阅读短文时对不同错误类型的敏感程度来反映走神的程度,他们将阅读中的走神定义为忽略阅读过程中的错误(Schad,Nuthmann,& Engbert,2012)。
近年来,在走神阅读研究中,经常把主观报告與客观指标即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对被试进行即时检测。Reiehle等人(2010)发现,走神时人们的注视持续时间变长;Foulsham,Farley和Kingstone(2013)分析阅读材料中的高频词和低频词的凝视时间,发现阅读中出现走神时凝视时间的词频效应(word frequency effect)消失。以上说明人们在走神时,对所读材料自下而上的表征与引导眼动行为的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之间的耦合被破坏,从而导致走神的眼动模式与正常阅读时相比出现很大的差异。
的确,走神时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分配到内部认知的加工,对即时信息的监控能力变弱,此时内部信息的加工与当前任务的耦合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Smallwood,2010;Smallwood,McSpadden,& Sehooler,2007;吴国来,高原,周曼,2016)。走神的二分假设认为不同认知加工水平与外界环境是以一种全或无的方式解离。即专注于任务时,认知加工的所有层级水平与外界环境是相耦合的,一旦发生走神,这种耦合就会在所有水平上破坏(Reiehle et al.,2010;Killingsworth & Gilbert,2010)。而Schad等人(2012)提出了走神的层级假设,认为不同认知加工水平与外界环境的解离不一定是全或无的,而是以等级的方式进行,分为深度走神和浅表走神。深度走神时,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加工停留在注意的早期阶段;而浅表走神时,高水平的认知加工过程与外界信息解离,而低水平的认知加工继续进行。为了证实这一假设,Schad等人在阅读任务中构造包括词汇、句法、语义、论述、乱语五种不同的错误类型,然后根据被试对错误类型的发现情况以及相应的眼动指标数据判断走神的程度。结果发现,随着实验进程的推移,被试容易检测出低级别的错误而对高级别的错误不太敏感。此外,相比专注阅读,走神阅读时,整合效应和对长词的词频效应均显著减弱,为走神的层级假设提供了实验支持。
但Schad等人(2012)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研究者在实验前未对阅读材料中设置错误类型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因此无法绝对地认为被试在实验时对错误的忽视是因为出现了走神而非错误本身构造过难导致的;再者,每篇材料都包含了五种错误类型中的一种或两种,材料中错误类型过多容易造成文本不连贯,加之被试前后需要进行两个实验,阅读篇章较多,容易使被试产生疲劳、厌烦等主观情绪,污染相关眼动指标的记录。
综上,本实验改进了SAST范式,将阅读短文中某一句改编成含有一处错误的内容,即改编成含有词汇错误、句法错误或论述错误的句子;此外,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将含有一处错误的句子划为兴趣区,分析兴趣区的回视路径时间、前句末尾词的凝视时间以及前句低频词的凝视时间这三项眼动指标,再次验证走神阅读中是否存在程度之分。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在校大学生60名,被试平均年龄21.3岁,全部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和色弱,被试母语均为汉语,未参加过此类实验,实验可获得少许报酬。 (吴国来 阴晓娟 张婧婧 任方圆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