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898
阅读过程中的同跳读及其产生的认知机制(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摘要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并不会注视每一个词,而是不断地跳过很多词。在英文阅读中至少有30%的词被跳读,在中文阅读中近50%的字词被跳读。那么被跳读的字词是否得到加工,何时得到加工,是当前阅读过程中眼动控制模型关心的基本问题:具体包括(1)词跳读是基于副中央凹处词汇的完全识别还是部分识别后发生;(2)中央凹加工负荷是否影响对下一个词的跳读;(3)副中央凹和中央凹加工效率与词跳读的关系是什么;(4)较低水平的视觉信息(如词长、复杂性)和较高水平的语言信息(如词频、预测性)如何交互作用决定一个词的跳读。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最后结合中文阅读中书写系统的特点,对未来中文阅读中词跳读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阅读,跳读,副中央凹加工,中央凹負荷。

    分类号 B842.1

    在自然阅读过程中,人们通过不断地移动眼睛来获取新的信息。有人或许认为,读者的眼跳是一个词接着一个词进行的,即从一行文字的第一个词开始,然后第二个词,第三个词……直到一行结束,眼睛回扫到下一行的第一个词,这样循环往复进行阅读。事实上,很多词在阅读中没有被注视而是被略过,这种现象称为跳读(skipping)。研究表明,在英文阅读过程中熟练的读者至少跳读了30%的词(Angele & Rayner,2013;Clifton et al.,2016;Reichle & Drieghe,2013)。在中文阅读过程中被跳读的词达到50%,即使这些词在句子语境中是不可预测的(Liversedge et al.,2014;Zang et al.,2018)。

    词跳读在阅读过程中如此普遍,那么词跳读是如何产生的,被跳读的词是否得到了加工,何时得到的加工,不同水平的信息如何相互作用并促使读者做出跳读一个词的决定。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已有的文献,对阅读过程中跳读产生的机制进行系统评论。

    1跳读与注视时间的关系

    单词跳读是如何产生的,存在什么样的机制?很多研究者(Engbert & Kliegl,2011;Reichle,2011)认为,一个词被跳读或被注视是由相同的机制决定的,即影响注视时间的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影响单词的跳读。的确,在眼动研究中,单词的跳读率是反映词汇加工的一个有效指标,如果单词加工出现困难,会导致读者的注视时间增长、跳读率下降(Clifton et al.,2016;Rayner,1998,2009)。因而在注视时间和跳读率上往往得到一致的结果趋势。换句话说,跳读率和注视时间通常被认为是反映同一现象的两个相关指标。然而,研究者通过不同的实验操纵,发现很多因素对跳读率和注视时间有不同的影响(Choi&Gordon,2014;Liversedge et al.,2014;Carpenter,2000)。

    Liversedge等人(2014)验证了中文单字词的视觉复杂性和词频如何影响句子阅读过程中的词跳读和注视时间。实验通过眼动技术记录了读者在阅读包含单字目标词的句子中的眼动行为,操纵了目标词的视觉复杂性和词频,并考察了起跳位置(launch site,眼跳从哪个位置开始启动,随后落在目标词上)对跳读率和注视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跳读率上,复杂性和词频的主效应都显著,二者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在注视时间上,二者的主效应不显著,但交互效应显著。结果清晰地表明,视觉复杂性和词频的相互作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单词跳读和注视时间。本质上,注视时间反映了读者何时(when)移动眼睛,而单词跳读反映了读者把眼睛移动到何处(where),即哪一个词被跳读,哪一个词又被选择为下一次眼跳的目标。这是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实时做出的两种决定。影响“when”和“where”这两种决定的因素可能存在质的差异,因而对单词跳读产生机制进行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2跳读产生的理论争论

    在当前拼音文字阅读研究中,存在两种有影响力的计算模型:以序列加工为基础的E-Z读者模型(Reichle,2011;Reiehle & Drieghe,2013)和以平行加工为基础的SWIFT模型(Engbert & Kliegl,2011)。不同模型在解释跳读时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核心问题。

    2.1跳读是基于副中央凹词汇的完全识别还是部分识别?

    E-Z读者模型假设,词汇加工是以严格的序列方式进行的,又称序列注意转移模型(Sequential Attention Shift,SAS模型)(Reichle,2011;Reichle & Drieghe,2013,见图1)。在该模型中,单词识别与眼动控制紧密相关,单词识别决定着眼动何时开始以及移到何处。

    单词识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熟悉性检验(L1,familiarity check),是单词加工的早期阶段,包含对副中央凹单词的熟悉性进行评估。L1加工阶段的完成,眼球运动系统开始计划眼跳到下一个词n+1上(进入可变的眼跳计划阶段M1)。第二,词汇通达(L2,lexical access),是单词加工的后期阶段。L2,的完成引起注意(A)从当前注视词n转移到副中央凹词n+1上。单词跳读基于以下一系列的事件:如果(1)眼睛注视在单词n上,(2)注意转移到单词n+1上,(3)单词n+1在副中央凹处进行识别的第一个阶段

    熟悉性检验L1足够迅速,到单词n+1的眼跳计划仍然处于可变的阶段M1,那么该次眼跳计划就被取消,系统重新计划一次到单词n+2的眼跳,这时单词n+1被跳读。当单词n+1很容易加工时,导致在该词上的L1阶段很短,那么该词就很容易被跳读。因此,根据E-Z读者模型,一个单词被跳读,是因为这个词在副中央凹视觉区已经得到完全识别或者即将发生完全的词汇识别。 (臧传丽 鹿子佳 白玉 张慢慢)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