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38
提取练习的发展特点:8—9岁儿童与成人的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2方法

    2.1被试

    研究中儿童被试选自兰州市某普通小学三年级学生,共有2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1人,平均年龄8.7岁(范围为8~9岁,SD=0.47);成人组被试随机选自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共有23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3人,平均年龄22.6岁(范围为21~23岁,SD=0.79)。所有被试身体状况良好,认知水平达到实验所需要求。

    2.2实验设计

    研究采用2(组别:儿童、大学生)×3(项目类型:Rp+,Rp-,Nrp)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組别属于被试间变量,项目类型属于被试内变量。

    2.3实验材料

    (1)材料来源

    实验材料一共包括8个类别(珠宝、水果、燃料、乐器、运动、鸟类、疾病、地形),其中每个类别又包含6个样例,共同组成48个类别一样例词对,另外有两类填充材料(职业、花卉),用来控制实验材料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刘旭,2013)。

    (2)材料评定

    为保证两组被试在实验材料的理解上无显著性差异,特选取56名被试进行材料评定,其中儿童被试29名,大学生被试27名。本研究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验需要,为每个类别新增了2个样例,以便后期进行筛选。评分维度为熟悉性和类别一样例的关联性。对于熟悉性评分的目的是保证两组被试在所有样例上都具有良好的书写能力和理解水平,控制由词汇本身带来的误差。对于类别一样例的关联性评分目的是保证被试在该类别情景下能够积极回想起该样例词,避免由材料造成的被试提取困难。评分标准使用五点评分法。

    通过评定,首先删除了熟悉性评分低于3的样例词“珊瑚”、“秸秆”、“焦炭”、“京胡”、“柔道”、“鹧鸪”、“霍乱”、“丘陵”、“盆地”,避免了儿童被试由于词汇的熟悉度造成的地板效应。其次,删除了类别一样例关联度低于3的词汇,包括“胸针”、“骨折”,避免了因为材料关联度太低而造成提取困难的问题。接下来,在每组剩余的词汇当中选择熟悉性和关联度平均分相对较高的6个样例词。最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被试在每组类别词的熟悉度和关联度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熟悉性上,两组被试在八个类别的评分上差异不显著(t珠宝(53)=0.98,p=0.33;t水果(53)=1.14,p=0.26;t燃料(53)=-1.79,P=0.08;t乐器(53)=1.13,p=0.26;t运动(53)=1.91,p=0.06;t鸟类(53)=1.72,p=0.09;t疾病(53)=0.62,p=0.54;t地形(53)=1.51,p=0.14);在关联度上,两组被试在八个类别的评分上差异不显著(t珠宝(53)=-0.72,p=0.47;t果(53)=1.79,p=0.079;t燃料(53)=-1.87,P=0.07;t乐器(53)=1.74,P=0.09;t运动(53)=-0.20,p=0.84;t鸟类(53)=1.57,p=0.12;t疾病(53)=-0.56,p=0.58;t地形(53)=-0.13,p=0.90)。

    2.4实验仪器

    采用15.3英寸(34厘米×19厘米)联想台式电脑呈现实验刺激,实验程序采用E-prime2.0进行编写。

    2.5实验程序

    实验包括3个阶段,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学习阶段、提取练习阶段、最终测试阶段。

    首先,在学习阶段,被试需要识记所有的类别一样例词对,包括填充材料在内一共有60个词对,每个词对呈现时间为5s,呈现形式如“珠宝-珍珠”。为了减少样例之间的影响,所有词对均采用block随机,每个block内仅包含某个类别下的其中一个样例,且每个block内的类别一样例词对均采用随机呈现。此外,每个block呈现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词对均为填充词对,目的是为了控制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在提取练习阶段,电脑屏幕中央逐一呈现类别一样例词对,与学习阶段不同的是,样例以残词(省略样例首字后半部分30%的笔画数)的形式出现,被试需要根据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将残词补充完整,然后记录在答题纸上。提取练习阶段的刺激包括一半实验类别中的一半样例,每个词对提取三次。刺激呈现过程中,对类别-样例词对的呈现位置进行控制以减小误差,具体控制方式参照刘旭(2013)的操作。提取练习结束后,被试完成7分钟的瑞文智力测验。

    在最终测试阶段,呈现的刺激与提取练习阶段相似,采用类别名称加残缺不全的样例首字作为提取线索,但该阶段的样例首字省略了更多的笔画数(省略样例首字后半部分50%的笔画数)。此时,被试需要对学习过的全部词对进行回忆。所有词对的呈现顺序依然采用block随机,每个block内包含某个类别下的所有样例,但是每个block内的类别一样例词对均采用随机呈现。所得结果依次记录在最终答题纸上。

    3结果

    3.1总回忆率

    儿童与大学生在Rp+,Rp-,Nrp三种项目类型上的正确回忆率以及他们的提取练习效应量[(Rp+)-Nrp]和提取诱发遗忘量[(Rp-)-Nrp](见表1)。

    3.2提取练习效应

    研究采用2(组别:儿童、大学生)×2(项目类型:Rp+、Nrp)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44)43.78,p<0.05,η2=0.50,说明两组被试的回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项目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44)=92.69,p<0.05,η2=0.68,说明存在提取练习效应;组别与项目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44)=1.97,p>0.05,η2=0.04(见图1)。 (马小凤 王斌强 周爱保)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