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37
提取练习的发展特点:8—9岁儿童与成人的比较(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为了进一步明确两组被试是否同时存在提取练习效应以及二者产生的提取练习效应量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分别对儿童和大学生的练习项目(Rp+)与基线项目(Nrp)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儿童在Rp+和Nrp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22)=7.60,p<0.05,大学生在Rp+和Nrp上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t(22)=5.98,p<0.05,说明了两组被试均出现了明显的提取练习效应。之后,研究又对两组被试的提取练习效应量[(Rp+)-Nrp]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儿童和大学生的提取练习效应量无显著性差异,t(44)=1.40,p>0.05。

    3.3提取诱发遗忘

    研究采用2(组别:儿童、大学生)×2(项目类型:Rp-、Nrp)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44)=30.22,p<0.05,η2=0.41,说明两组被试的回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项目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44)=21.13,p<0.05,η2=0.32,说明存在提取诱发遗忘;组别与项目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44)=0.35,p>0.05,η2=0.01(见图2)。

    与提取练习效应一样,为了进一步考察两组被试提取诱发遗忘以及提取诱发遗忘量的差异,本研究分别对儿童和大学生的未练习项目(Rp-)与基线项目(Nrp)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儿童在Rp-和Nrp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22)=-2.54,p<0.05,大学生在Rp-和Nrp上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t(22)=-4.22,p<0.05,说明两组被试均出现了明显的提取诱发遗忘。接着,研究对两组被试的提取诱发遗忘量[(Rp-)-Nrp]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儿童和大学生的提取诱发遗忘量无显著性差异,t(44)=0.59,p>0.05。

    4讨论

    本研究采用了提取练习范式,对8-9岁儿童和大学生的提取练习效应和提取诱发遗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8-9岁儿童和大学生在三种项目类型上的回忆率由高到低依次是Rp+、Nrp、Rp-,这为提取练习效应和提取诱发遗忘的分析提供了先决条件。此外,大学生被试的Rp+、Rp-和Nrp的正确回忆率均高于8-9岁儿童,这可能是因为成年人本身的记忆能力要高于8-9岁儿童。

    4.1提取练习效应

    以往的大量研究多以成年人为被试,主要探讨不同记忆材料下的提取练习效应,对于提取练习效应的发展特点的实证性研究仍然比较欠缺(刘兆敏,罗良,张玮,2011)。因此,本研究以8-9岁儿童为被试,试图进一步探究提取练习效应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8-9岁的儿童能够较好的利用提取练习的策略,表现出显著的提取练习效应,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Rohrer,Taylor,& Sholar,2010)。同时,本研究与前人研究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在更早的年龄阶段发现了儿童的提取练习效应,将提取练习效应发生的年龄提前一岁左右。而为什么了解提取练习的发展特征是如此的重要,原因在于提取练习能够更好的促进记忆保持(马小凤,周爱保,崔丹,张荣华,2014),只有弄清提取练习效应的发展特点,才能根据不同年龄特点指导教学实践(张锦坤等,2008)。

    此外,本研究还进一步比较了8-9岁儿童和大学生之间提取练习效应量的差异。尽管张锦坤(2008)曾对小学五年级、初二和高二学生的提取练习效应进行了研究,但只是在每个年级进行了学习策略间的对比,并没有进行纵向的发展特点的比较。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补充,发现儿童与大学生提取练习效应量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说明儿童和成年人对于提取练习策略的使用没有不同。但是这仅限于同种形式的提取练习条件,那么不同形式的提取练习是否会对各年龄段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这寄希望以后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探索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最有效的提取练习形式,使其进一步应用于教学过程。

    4.2提取诱发遗忘

    提取诱发遗忘作为提取练习效应的消极方面,自Anderson提出以来,许多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材料对其进行探究。与提取练习效应相比,关于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性研究更为丰富。Zellner和Bauml(2005)以分类词表为材料,对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学生的提取诱发遗忘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提取诱发遗忘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与其结果相类似,Lechuga等人的研究发现8岁与12岁儿童同样会产生相似的提取诱发遗忘(Lechuga,Moreno,Pelegrina,Gomez-Ariza,& Bajo,2006)。因为很少有人对儿童与成年人的提取诱发遗忘进行比较,本研究希望对此进行相应的补充。尽管与Ford等人(2004)使用的材料不同,但是所得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了提取诱发遗忘可能具有普遍性,并不会受到所使用材料的影响。研究为了解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证据。

    4.3提取练习的内部机制

    关于提取练习的研究日益丰富,但是对其内部机制的讨论仍未达成一致。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研究者从提取练习效应和提取诱发遗忘两个方面对他们的内部机制分别进行阐述。关于提取诱发遗忘比较经典的理论解释为情景抑制模型(episodic inhibition model),它认为提取诱发遗忘现象是情景被抑制而导致的(Racsmany & Conway,2006;Racsmany et al.,2008)。而對于提取练习效应最为前沿和可靠的理论解释是情景背景理论(Karpicke et al.,2014),该理论认为提取练习效应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情景背景的恢复。由此可见,个体的情景记忆能力可能与提取练习产生的最终记忆效果密不可分。

    情景记忆有其发展特点,目前关于情景记忆发展成熟的年龄界限还存在争议,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情景记忆的整合机制持续发展到童年后期(DeMaster & Ghetti,2013;Guillery-Girard et al.,2013;Lee,Ekstrom,& Ghetti,2014)。但也有研究认为儿童情景记忆的整合能力在童年早期已经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Lloyd,Doydum,& Newcombe,2009;Sluzenski,Newcombe,& Kovacs,2006)。本研究综合前人研究结果,选取8-9岁的儿童(童年中期)与成年人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无论是提取练习效应还是提取诱发遗忘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情景记忆的发展历程相符合。一项有关再认记忆的ERP研究与我们的观点相符,重复呈现先前学过的材料通常会使刺激呈现200ms后的θ波频明显增加,其增加量与再认任务中被加工情景记忆痕迹的强度有关(Klimesch et al.,2006)。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情景记忆能力与提取练习的具体效应关系密切,间接支持了情景抑制模型与情景背景理论。但是,对于学前儿童和老年的提取诱发遗忘研究并没有对此提供相应支持(Asian & Bauml,2010;Asian,Bauml,& Pastotter,2007),后续研究者可以加强提取练习脑机制的研究并为此提供更加可信的证据。

    5结论

    本研究发现,8-9岁儿童与大学生在相同语义材料上都观测到了提取练习效应和提取诱发遗忘现象,且两组被试的差异不显著,表明8-9岁儿童在提取练习上的记忆效应已达到成人水平。 (马小凤 王斌强 周爱保)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