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75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大五人格的中介效应(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2.1被试

    采用整群取样方法,从福州市10所幼儿园中抽取409名教师参与调查。在征得被试同意的前提下,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个别作答,每位被试完成测验所需时间为10~15分钟。最后回收有效问卷373份,回收有效率为91.2%。其中,女性360人(96.5%),男性13人(3.5%);已婚92人(24.7%)、未婚281人(75.3%);年龄20岁以下50人(13.4%)、20~30岁251人(67.3%)、31~40岁3 3人(8.8%)、40岁以上3 9人(10.5%);教龄3年以下263人(70.5%)、3~5年34人(9.1%)、6~10年20人(5.4%)、11~15年9人(2.4%)、15年以上47人(12.6%);受文化教育程度中专(或高中)及以下21人(5.6%)、大专275人(73.7%)、本科及以上77人(20.6%)。

    2.2研究工具

    2.2.1心理弹性

    采用自编的幼儿教师心理弹性问卷,用于测量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能够直面困难、积极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与支持应对幼儿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更好适应幼儿教育教学需要,提升自己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心理特征。该问卷共47题,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自我效能感、工作能力和社会支持。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1~5分),得分范围为47~235,得分越高,说明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越高。该量表通过结构化访谈、半开放式调查等质性研究获得8个因素3个分量表的基本结构,初编问卷共75题,抽取了38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初测,进行了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47题的正式问卷。正式施测抽取了885名幼儿教师,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为一阶8因素二阶3因素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X2/df=9.69,RMSEA=0.03,CFI=0.96,NFI(TLI)=0.94)。自我效能感、工作能力和社会支持等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91,0.92,0.92。研究表明,该问卷及其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4~0.88之间,分半信度在0.62~0.83之间。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自我效能感、工作能力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4,0.92和0.85。

    2.2.2职业倦怠

    采用连榕(2004)修订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该问卷共21道题,包括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等三个维度。问卷采用李克特6点计分法(1~6分,分别对应“从未如此”至“总是如此”),总得分范围在21~126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师职业倦怠越明显。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88,分半信度为0.8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连榕,2004)。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2.2.3大五人格

    采用简版大五人格量表,共包括60道题,包含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五个分量表。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1~5分,分别对应“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每个维度各包括12道题,得分范围在12~60之间,各子量表的项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67~0.83之间,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五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84,0.78,0.66,0.83和0.91。

    2.3数据处理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使用SPSS 20.0和Mplus 7.4处理数据。依据周浩和龙立荣(2004)、Lindell和Whitney(2001),的建议,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有12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最大因子的解释变异量为22.2%(<40%),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

    3结果

    3.1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大五人格的描述统计见表1。

    为排除人口变量的影响,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控制性别、年龄、教龄和最高学历等人口学变量,考察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见表1。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总分及其三个因子显著负相关(ps<0.01)。自我效能感、工作能力和社会支持等也与职业倦怠总分及其三个因子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情绪耗竭相关除外,ps<0.01)。心理弹性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p<0.01),与开放性、外向性、亲和性和严谨性显著正相关(ps<0.01);而职业倦怠也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p<0.01),与开放性、外向性、亲和性和严谨性显著负相关(ps<0.01)。

    根据Cohen(1992)等的观点,即积差相关系数的大小本身能反映其效应大小,可直接作为一种效应量,以及其界定效应量大小的标准(Zr=0.10为小效应,Zr=0.30为中等效应,Zr=0.50为大效应;Cohen,1992),可知,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相关为大效应,与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相关为中效应(表1)。

    3.2心理弹性的直接效应分析

    以心理弹性的三个维度为预测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构建路径分析模型。该模型为饱和模型。模型显示,工作能力(β=-0.40,t=-9.06,p<0.001)和自我效能感(β=-0.40,t=-9.06,p<0.001)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1,t=-0.05,p=0.955);心理弹性的三个维度共同解释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变异量的38%。

    3.3大五人格的中介效应分析

    直接以心理弹性总分为自变量,大五人格5个因子分为中介变量,职业倦怠总分为因变量,构建路径分析模型。该模型为饱和模型。模型的标准化路径负荷估计值见图1。心理弹性对职业倦怠的直接负向预测作用显著(t=-3.79,p<0.001);心理弹性通过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等中间变量,预测职业倦怠的路径也均显著,说明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等3个变量的中介作用显著;而开放性和外向性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不显著,需要进一步采用偏正态校正的Bootstrap估计方法,估计开放性和外向性的中介作用的置信区间。 (缪佩君 谢姗姗 陈则飞 连榕)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