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74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大五人格的中介效应(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采用Bootstrap重复抽取1000次计算大五人格的中介效应。开放性和外向性中介作用的95%偏差校正置信区间包括0,说明开放性和外向性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而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的中介效应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说明三者的中介效应显著。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的中介效應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9.4%、22.2%和27.8%,共计69.4%(直接效应占30.6%)。

    4讨论

    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越高,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越低。对心理弹性的直接效应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工作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解释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变异量的38%,工作能力和自我效能感越高,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越高。研究假设一获得部分验证。该研究结果与既往对其它工作人群的研究结果也基本一致(Guo et al.,2018;史靖宇等,2017)。这一结果再次验证了JD-R模型。高心理弹性幼儿教师在面对高压力、复杂抑或重复性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时,具有更好的适应灵活性,遇到困难或逆境时,也能够更快地恢复,成功应对,并维持身心正常功能。因此,本研究表明,高心理弹性是预防和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因素。

    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弹性通过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等三个人格因素的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三者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7、-0.08、-0.10(占总效应的19.4%、22.2%和27.8%,共69.4%)。本研究并未发现开放性和外向性的中介效应,研究假设二也是部分获得支持。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积极心理资源,并不是单独、直接地影响职业倦怠,而是通过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等人格因素的共同中介作用,从而降低和预防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的中介作用机制也可以从心理弹性自身的作用机制中得到解释。Kumpfer(2002)认为,心理弹性的积极作用不是单一的或直接的效用,而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有的环境特征、个体的心理弹性特征以及人格、认知、情感、精神、身体和行为等内部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在面对教育教学的压力性情境时,高心理弹性教师首先激活的是胜任、公正、条理、尽职、自律,以及热情、社交、果断、乐观等积极人格特征,同时有效控制和降低不稳定性情绪,尽可能减少焦虑、敌对、压抑等消极情绪反应,积极应对各种工作困难和挫折,保持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胜任力,并从逆境和困难中获得自我成长,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有效降低和缓解职业倦怠水平。

    总之,心理弹性是预防和降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保护性因素,它不仅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还通过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的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本研究部分检验和发展了JD-R模型。幼儿教师高心理弹性可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更可通过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等人格因素的中介作用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水平,这一结果支持了在压力情境下,个体有效的积极心理资源(包括心理弹性与人格)的联合作用。另一方面,本研究指出了预防和降低职业倦怠的具体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提示我们,从根源上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并注重其人格适应性的培养,是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研究对象仅抽取了某个地市的幼儿教师,无法代表全国情况;二是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自编的幼儿教师心理弹性量表暂时还未获得重测信度和效标效度;三是由于横断研究自身的局限,本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理论推断性,未来研究应采用追踪研究设计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

    5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2)心理弹性不仅直接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还通过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的中介作用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 (缪佩君 谢姗姗 陈则飞 连榕)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