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903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大五人格的中介效应(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摘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73名幼儿教师作为被试,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检验大五人格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负相关显著;(2)工作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心理弹性可通过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等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研究表明,提高心理弹性,塑造良好人格,可以预防和降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 心理弹性,职业倦怠,大五人格,幼儿教师。

    分类号 G443

    1引言

    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然而,由于幼儿教育的全面性、细致性、复杂性和重复性等特殊要求,幼儿教师承担着高压力、重负荷和长时间的工作,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李永占,2016;王钢,张大均,刘先强,2014;左志宏,席居哲,2008)。职业倦怠是指工作者因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在长期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Maslaeh,Schaufeli,& Leiter,2003),具体表现为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等(Melamed,Shirom,Toker,Berliner,& Shapira,2006)。如何有效缓解和降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以保障幼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效果,成为当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弹性源于物理弹性概念,是积极心理学从另一个视角透视逆境和困难情境下人们积极心理品质的新理念(Masten & Obradovie,2006;席居哲,左志宏,Wu,2012)。就幼儿教师而言,心理弹性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情境中,能够直面困难,积极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与支持应对幼儿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以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教学需要,提升自己心理素质和专业的心理特性(李琼,裴丽,吴丹丹,2014)。已有研究表明,高心理弹性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与学习压力,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叶艳等,2014)。心理弹性也是预防和减少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工作要求资源理论(Job Demand-Resource Model,JD-R)认为,良好的内部心理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外部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者的工作投入程度,有效降低其倦怠水平(Salmela-Aro & Upadyaya,2014a,b)。高心理弹性属于良好的内部心理资源,它有助于个体从压力情境中恢复,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倦怠(Guo et al.,2018;史靖宇,趙旭东,苏娜,王艳波,2017)。本研究选取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检验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资源,它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直接的过程。从JD-R模型来看,除了心理弹性之外,个体的人格特征、认知、情感和工作投入程度等也是有效的内部工作资源,这些工作资源可能通过某种内在机制使个体产生动机激发过程(motivation process),即激发个体积极的工作状态,使其更加投入工作,从而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Salmela-Aro & Upadyaya,2014a,2014b)。从心理弹性本身的作用机理来看,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与行为的影响也是一个“个体过程情境”综合作用的过程(Kumpfer,2002)。在这个过程中,已有的环境特征、个体的心理弹性特征以及人格、认知、情感、精神、身体和行为等内部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外界压力源或挑战作用于个体时,这些危险因素首先与个体保护性因素发生作用,缓冲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个体会对危险性环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性觉知,通过认知再构造、计划和梦想等方式进行转化,完成初级交互作用;而要使心理弹性特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则必须通过人格、认知和情感等内部因素产生进一步的分解作用(Kumpfer,2002)。由此可知,人格、认知和情感等因素可能在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关系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对人格与心理弹性关系的探讨,多从大五人格方面着手。已有研究表明,开放性、外向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与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Campbell-Sills,Cohan,& Stein,2006;张佳佳,李敏,彭李,韩爱华,廖文君,2011)。对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个体的比较研究发现,高心理弹性者具有更好的开放和探求态度,更加充沛的精力,在逆境与困难面前更加乐观,更能够自律,控制自己等(Campbell-Sills et al.,2006;Davey,Eaker,& Walters,2003;Motoyuki,Atsushi,& Hitoshi,2006)。对教师职业心理的研究表明,大五人格是预测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的重要因素:神经质、开放性、外向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与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人格五因素均能够显著负向预测职业倦怠水平(Alareon,Esehleman,& Bowling,2009;Ghorpade,Lackritz,& Singh,2007;Swider & Zimmerman,2010;钟妮,凌辉,2014)。由此可知,心理弹性不仅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还可能会对通过大五人格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综述所述,心理弹性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以往研究并未对这一作用进行实证验证,二者的内在作用机制目前也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心理弹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重点考察大五人格在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假设:(1)心理弹性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2)大五人格在心理弹性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弹性既直接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水平,也通过大五人格的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

    2研究方法 (缪佩君 谢姗姗 陈则飞 连榕)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