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76
强化敏感性人格特质对两性亲密关系的影响:成人依恋类型的中介作用(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回避依恋与奖励敏感性无关,只与惩罚敏感性相关。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认为惩罚敏感性高的个体更容易激活BIS系统,此系统是一种冲突解决系统,趋避冲突会引发更高的回避行为,因此,惩罚敏感性高的个体在趋避冲突下会表现出更高的行为抑制并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在人际关系的情绪调节中更易产生回避性行为。这与Lassri,Luyten,Cohen和Shahar(2016)的结果相似,该研究发现,回避依恋在儿童情感虐待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Sheynin等(2015)研究也发现,抑制型个体所表现出的高回避率与惩罚敏感性密切相关。此外,Chavis和Kisley(2012)的研究显示,回避依恋型个体会更关注消极刺激,从而表现出负性偏向。因此,惩罚敏感性高个体因激活BIS系统产生行为抑制,所表现出的回避性行為与其回避依恋特质相关,从而影响其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回避依恋与奖励敏感性无关的研究结果也得到脑功能成像研究的支持,回避依恋型个体在积极社会刺激下,腹侧纹状体和腹侧被盖区呈现较弱反应(Strathearn,Fonagy,Amico,& Montague,2009;Vrticka et al.,2008),而这两区域正是参与奖赏与成瘾行为的脑区(Schultz,2000),这表明回避依恋不易激活与脑内奖赏系统重合的BAS系统,所以与奖励敏感性无关。综上所述,惩罚敏感性高个体因其回避依恋特质更易对亲密关系产生消极影响。

    4.2焦虑依恋既是奖励敏感性也是惩罚敏感性特质影响两性亲密度的重要中介

    本研究结果显示,焦虑依恋类型在奖惩敏感性与亲密度之间都起完全中介作用,即个体无论惩罚敏感性还是奖励敏感性分值越高,其焦虑依恋分值高,则都会导致对恋人的亲密度下降。以往研究表明,焦虑依恋型个体在处理情绪问题时,表现出怀疑伴侣的安全性及自我价值,并且更多使用过度激活策略,倾向夸大事件的威胁性和加强自身的负性情绪状态(Nisenbaum & Lopez,2015)。焦虑依恋型个体对焦虑的易感性让他们恐惧关系中的排斥与分离,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非常渴望亲密的同时又担心关系恶化的特征(Tomlinson,Carmiehael,Reis,& Aron,2010)。因此,高焦虑依恋个体通常报告出较低的关系满意度和较低的积极情绪(Mikulincer & Shaver,2003)。这与本研究中焦虑依恋可负向预测两性亲密度的结果相一致。

    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奖惩敏感性都能对焦虑依恋正向预测,即无论个体属奖励敏感性或惩罚敏感性其程度均与焦虑依恋程度呈正比。Fraley,Niedenthal,Marks,Brumbaugh和Vicary(2006)的研究证明,高焦虑依恋个体比低焦虑依恋个体对积极和消极两类情绪图片的反应都会更快。脑功能成像(fMRI)研究结果也显示积极和消极刺激都能增加焦虑依恋型个体的脑活动(Vrticka et al.,2012)。这些研究表明高焦虑个体可能会在亲密关系中对积极和消极信息均敏感,对情绪刺激表现出较高唤醒程度的同时也表现出较低的控制性。这也许与焦虑依恋个体对情绪信息采用自动化的加工方式有关(张晓露,陈旭,2014)。惩罚敏感性与焦虑依恋间的关系可通过强化敏感性理论解释,当BIS系统被激活时会伴随焦虑情绪的产生,从而抑制在冲突中本来占优势的行为(郭少聃等,2009),说明惩罚敏感性也可反映个体的焦虑特质,一些研究者认为焦虑依恋个体对消极刺激反应性增强是因为他们对亲密关系中消极刺激的威胁性归因所致(Nisenbaum & Lopez,2015)。正如一些脑功能成像研究结果显示,焦虑依恋个体对消极社会刺激(如愤怒表情或消极语言刺激)呈现出更多激活杏仁核的反应(Lemche et al.,2006;Vrticka et al.,2008)。奖励敏感性和焦虑依恋间的关系也被一些实证研究所证明,如Mitchell等人(2007)的研究发现,奖励敏感性同愤怒敌意表达存在正相关,而Nisenbaum和Lopez(2015)的研究则证明,焦虑依恋与侵略性的愤怒表达呈正相关,我们可以推测奖励敏感性与焦虑依恋特质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代表奖励敏感性的BAS系统表现出的低抑制和趋近特点与依恋焦虑性行为相关。综上所述,个体的奖惩敏感性与焦虑依恋特质的相关性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我们认为,焦虑依恋既是奖励敏感性也是惩罚敏感性与两性关系亲密度的重要中介。

    4.3焦虑依恋既是奖励敏感性也是惩罚敏感性影响两性关系激情度的重要中介

    从生理学视角上看,激情是一种驱力体现,与亲密和承诺是完全不同的体验。研究者们采用fMRI技术来考察个体观看其爱人与陌生人或朋友照片时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激情所激活的脑区与爱慕之情、承诺所激活的脑区并不相同(Xu et al.,2011)。爱情的经典分析认为,激情源于两个因素,一是情绪唤醒,二是相信对方是引发情绪唤醒的原因(Miller,2014)。而情绪唤醒对激情(吸引力)的影响并不依赖于其情绪性质,无论是正性情绪刺激还是负性情绪刺激其唤醒度的增加都会增强被试对异性吸引力的评价(White,1981)。这些研究结果都可以说明,即便是负性情绪唤醒,肾上腺素也会增强人们有关激情的爱情体验。因此,浪漫爱情的一个方面就是高度唤醒的兴奋性,各种能使我们兴奋的事件都可以增加我们对恋人的爱恋(Miller,2014)。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个体焦虑依恋在奖惩敏感性与激情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与亲密度不同,无论个体的奖励敏感性还是惩罚敏感性,在焦虑依恋的中介作用下都对激情起促进作用,即奖惩敏感性高的个体,焦虑特质越高激情度越高。一项自评情绪图片唤醒度的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焦虑依恋分值越高,无论积极还是消极情绪图片的情绪唤醒度评价都会越高(Vrticka et al.,2012)。因此,无论奖励敏感性还是惩罚敏感性,都可以在焦虑特质的中介下引起个体对恋人的激情唤醒。

    5结论

    成人依恋类型是个体奖惩敏感性特质影响恋人亲密、承诺和激情的重要中介因素。其中,惩罚敏感性高个体通过其回避依恋特质降低亲密、承诺和激情度三方面;奖励敏感性高个体和惩敏感性高个体都可通过其焦虑依恋特质影响亲密和激情度。因此,在两性亲密关系中,了解个体人格特质,针对非安全型成人依恋个体,调节其奖惩认知,减少对互动关系的负性评价,将有助于其亲密关系的发展。 (谷莉 杨若汐 周广东)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