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21
团体宽恕干预在恋爱受挫群体中的运用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第二阶段(第3次活动)开始涉及宽恕的问题,要让成员知道什么是宽恕(尤其是区分宽恕和和解等概念的区别),引导其将宽恕作为处理问题的方式之一。在这一阶段,团队成员需要重新审视自以往处理问题的方式,从而发现先前的应对策略不误帮助她解决问题。活动中,通过作业分享让成员认识到当前的状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尝试将宽恕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引人团队讨论,并讨论宽恕及其相关概念的差异,最后布置家庭作业(本次活动的家庭作业是:在面对伤害时,宽恕、和解、原谅你会选择哪个,为什么?)。

    第三阶段(第4次活动)的目的是让成员更换角度来看待冒犯者,重新构建对冒犯者的认知,对冒犯者产生共情。这一阶段中,咨询师要帮助成员不再固执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再对伤害耿耿于怀,而要主动从冒犯者的角度来思考伤害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放弃消极的情感和行动。本次活动从分享作业开始,从作业中引出宽恕的优缺点,通过优缺点的讨论,真正认识什么是宽恕。要让成员感受到,团队的领导者也知道宽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宽恕的问题,比如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那么做?他有哪些积极点?最后布置家庭作业,让成员阅读一篇关于宽恕的故事,最好是恋爱婚姻方面的故事。

    第四阶段(第5次和第6次活动)是咨询的深化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巩固成员的宽恕意愿,促使其真正地做出宽恕。首先,团队领导者要启发成员思考这次伤害给她们带来的影响中是否有积极的一面;其次,要让成员认识到人无完人,自己也有可能冒犯到别人,也需要别人的宽恕;最后,宽恕仅仅是治疗的中介目标,最终目标还是解决心理问题,获得内心的发展,因此要帮助团队成员树立新的生活目标,不要拘泥于对这次伤害的消极沉思或者对冒犯者的报复思考中。第5活动还是从分享作业开始,让大家交流回去找的宽恕故事,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之后,通过冥想带领成员回忆自己曾经给别人造成过的伤害,那时自己的感受如何,别人的感受会怎样,通过这个活动让成员认识到人人都有伤害他人的时候,人人也需要他人的宽恕;第6次活动,讨论自己在这次团体辅导有什么收获、感受如何,团队领导者不用一再告知成员需要去宽恕对方,只要提醒大家,当作出决定时,考虑的是自身的安全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

    此外,考虑到Enright宽恕干预模型的成功案例多集中于西方研究中,因此中国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例如中国人不善于表达愤怒、倾向于维持人际和谐(叶浩生,2004)等特点也有必要考虑进去。对此,宽恕干预组在Enright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几点设计:第一,由于人际和谐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Hook,Worthington,& Utsey,2009),因此在第2次活动中,团队领导者会引导成员去思考,无休止的愤怒对于人际和谐的不利影响;第二,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提升个体的宽恕意愿有着重要的作用(陶琳瑾,傅宏,2010),因此在第3此活动中,团队成员被要求收集有关宽恕的古语、文章和作品等(例如“宰相肚里能撑船”),从而让他们理解,宽恕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中华文化的美德之一,从而让他们通过宽恕获得内心的平静(Fu,2005);第三,“第三方中介者”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宽恕促进策略(Hook et al.,2009),其本质在于被冒犯者对冒犯者的宽恕并非直接发生,而是通过第三方的调节而产生。因此在第4次活动中,除了如上所述地向成员介绍共情策略,“第三方中介者”策略也被作为宽恕的策略之一向成员介绍。

    2.4.2一般干预组的干预过程

    一般干預组从团体心理辅导的普遍程序出发,基于人际关系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的基本理论,进行6次团体辅导。IP的目的在于改善消极的情绪症状,并通过交流和人际交往技巧的学习来改善人际功能,对于那些受到负性情绪和人际交往障碍困扰的青少年,IP均具有积极的效果(Mufson,Gallagher,Dorta,& Young,2004)。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恋爱情感受挫对于人际功能和情绪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本研究中,IP的基本方法被用于一般干预组,与宽恕干预进行对比研究。

    在IP中,常用的技巧包括心理教育(psychoeducation)、鼓励情感表达(encouragement of affect expression)、角色扮演(role playing)、交流分析(communication analysis)、人际问题处理(interpersonal problem solving)等(Mufson et al.,2004)。具体而言,一般干预组也包括6次活动,其中:

    第1次活动主要包括团队规则指定、成员相互认识、确定团体辅导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团队成员认识到伤害事件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第2次活动主要包括回忆伤害、体验消极情绪,鼓励团队成员敢于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和情感体验;第3次活动的目标在于处理消极情绪、体验积极的感受,尤其是通过人际问题处理的形式来应对负性情绪的问题,并将学习到的处理消极情绪体验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现出来;第4次活动主要是从认知改变的角度让成员认识到目前认知上存在的误区,尤其是结合理性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中的认知策略,改变团队成员的不合理认知,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第5次活动主要帮助成员展望今后的生活,不要陷入到这样的感情伤害之中;第6次活动主要包括活动收获分享、活动体会、活动评价和后测等,尤其关注的是引导成员分享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将团队中所学的方法加以运用,以达到交流分析的目的。

    3结果

    3.1前测数据

    由于各组人数较少,很难保证数据的正态分布,因此选用非参数检验中的克-瓦氏H检验(Kruskal-Wallis H),通过考察X2来检验各组的差异。结果显示,三组在恋爱宽恕问卷的四个维度、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幸福感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表1),说明干预之间三组被试是同质的。 (孙卉 张田 傅宏)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