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25
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4期
     2实验1:主观社会阶层对人际关系取向的影响

    2.1实验目的

    实验1探讨个体的主观社会阶层可能影响特质性的人际关系取向,检验假设1:与低阶层相比,高阶层组个体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更倾向于共享取向。

    2.2方法

    2.2.1被试

    实验材料以问卷的形式发布在“问卷星”网站上。三天内征集到被试108名,分别来自江苏、山东、北京等十余省市。为防止重复作答,每个账号只能填写一次问卷。

    2.2.2实验材料

    主观社会阶层测量:采用Adler等人(2000)设计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MacArthur量表,测量时,给被试呈现一个如图1所示的10级阶梯,要求被试评定自己属于梯子的哪一级。MacArthur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指标,间隔6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62。

    人际关系取向测量:采用王垚和李小平(王垚,李小平,2015)翻译,Mills与Clark设计的共享取向量表和交易取向量表。项目采用Likert5点计分。共享取向量表与交易取向量表α系数分别为0.68与0.71。

    2.2.3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

    采用单因素组间实验设计。因变量是人际关系取向,自变量是主观社会阶层。主观社会阶层得分大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以上的个体进入高阶层组,小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以上的个体进入低阶层组。

    被试通过微信或网页在线获取链接,阅读指导语后,依次完成主观社会经济地位MacArthur量表和人际关系取向量表,之后被试填写性别和年龄并提交答卷。

    2.3结果与分析

    根据主观社会阶层得分进行分组。所有被试主观社会阶层得分的平均分为M=5.02,SD=1.83,得分≤3的被试进入高阶层组,得分≥7的被试进入低阶层组。最终高阶层组26人,其中女性15人,平均年龄25.46(SD=3.33),低阶层组27人,其中女性14人,平均年龄25.19(SD=2.98),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为了检验社会阶层分组的合理性,对高阶层组与低阶层组的主观社会阶层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t(51)=25.074,p<0.00l,d=6.871。

    对高阶层组与低阶层组的人际关系取向量表得分(包括共享取向量表得分、交易取向量表得分和人际关系取向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阶层组的共享分显著大于低阶层组,t(51)=3.421,p=0.001,d=0.926;高阶层组的交易分显著小于低阶层组,t(51)=2.590,p=0.012,d=0.719。

    2.4讨论

    实验一在主观社会阶层分组有效的前提下,得出结论:相较于主观社会阶层较低的被試,主观社会阶层较高的被试在人际关系上更倾向于共享取向,假设一成立。本研究的结果与芦学璋等(2014)和Penner等(2005)的基本一致,说明当个体在主观上把自己看作是属于高社会阶层时,更愿意与他人建立一种共享型的人际关系和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实验一反映了主观社会阶层的高低与亲社会行为取向的关系,实验二试图揭示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对主观社会阶层的启动操作是否导致亲社会行为的差异,并验证社会距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3实验2:主观社会阶层与社会距离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3.1实验目的

    通过启动被试的高、低主观社会阶层,考察在近、远社会距离下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中利他行为的影响。验证假设2:高阶层与低阶层对社会近距离的“朋友”的利他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社会远距离的“陌生人”,高阶层比低阶层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3.2方法

    3.2.1被试

    实验材料以问卷的形式发布在“问卷星”网站上。三天内征集被试143名,分别来自江苏、上海、湖南等十余省市。为防止重复作答,每个账号只能填写一次问卷。

    3.2.2实验材料

    主观社会阶层启动:采用Piff等人(2010)设计的启动范式,给被试呈现如图1所示的十级阶梯,并随机呈现一组最低或最高社会阶层民众的生活景象图片,要求被试将自己的生活情况与之进行对比。呈现低社会阶层生活景象图片的被试即为高主观社会阶层启动组(简称高阶层组),呈现高社会阶层生活景象图片的被试即为低主观社会阶层启动组(简称低阶层组)。指导语如下:“请您想象如图所示的一个10级阶梯,这个梯子代表了中国人所处的不同的社会阶层,等级越高,表示其所处的阶层地位越高。例如,01代表社会最底层,这些人的生活境况是最糟糕的,教育程度最低、工作最不体面、收入最低下;10代表社会最高层,这些人的生活境况是最优裕的,他们受教育程度高、工作最体面、收入最高。接下来,将以图片的形式向你呈现上述阶梯中最高(低)层民众的生活景象,如前所述,他们的生活境况是最优裕(糟糕)的,收入最高(低)、受教育程度高(低)、工作最体面(不体面),请将您自己的生活情况与之进行对比,思考您与他们之间的差别。”

    主观社会阶层启动操作的有效性检验:为检验被试是否认真阅读了启动材料,先要求被试回答“材料呈现的是社会阶梯中哪一级民众的生活景象?”;对于高阶层组,被试的选择大于中位数5则不能通过检验;反之,对于低阶层组,被试的选择小于中位数5则不能通过检验。之后进行主观社会阶层启动操作的有效性检验,参照Piff等人(2010)的检验方法,让被试报告当下的主观社会阶层,要求被试回答“您觉得自己位于梯子的哪一级?”

    社会距离的操控:采用Aron等人(Aron,Dutton,Aron,& Iverson,1989)设计的“他一我融合度量表”。量表包括7个重叠程度线性增加的双圆,7个图形形成一个7点等距量表,数字越小,重叠程度越小,则两人关系越远,社会距离越大。 (解晓娜 李小平)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