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77993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5期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CT及预后。方法 对6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非糖尿病脑梗死病人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为主要影像学表现,多合并高血脂,且预后较差。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见,预后相对差,高血脂为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CF

    中图分类号:R743.3 R58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 1349(2007)05—0379—01

    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就是脑梗死,它是导致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死亡的重要并发症。现对德州市中医院2005年—2006年经颅脑CF确诊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68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进行头部CT证实,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WH01997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并排除应激血糖升高。

    1.2一般资料糖尿病组68例为神经内科和糖尿病研究所住院确诊病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41岁~80岁,平均67岁;糖尿病病史8个月至16年,其中合并高血压32例,冠心病14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治疗的脑梗死者72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70岁;其中合并高血压48例,冠心病15例。

    1.3临床特点糖尿病组在安静状态下发病27例(39.7%);活动中发病41例(60.3%);偏身感觉障碍2l例(30.9%);轻偏瘫37例(54.4%),共济失调偏瘫型4例(5.9%);构音障碍一手笨拙型2例(2.9%);其他4例(5.9%);血脂异常者55例。
, 百拇医药
    1.4颅脑CT将梗死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3cm);②腔隙性梗死灶(梗死灶直径≤1.5 ClTI);③多发性梗死灶,CF同时发现2个或2个以上的梗死灶;④出血性梗死灶梗死区内出现小出血灶。

    1.5治疗方法两组均在入院后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对症处理,糖尿病组病人,根据血糖水平情况,应用胰岛素进行皮下注射。观察4周。

    1.6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级~3级;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以下。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Y2检验,P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脑卒中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长期血糖增高使血管基底膜增厚,基底膜糖类沉积,出现脂肪样透明变性,使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同时由于糖尿病病人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使局部血流下降,使血小板聚集,导致脑梗死发生。另外糖尿病病人常合并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从而导致动脉硬化。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发生率比正常人高3倍,而且程度更加严重,因此更加容易发生脑卒中。

    糖尿病性脑卒中较非糖尿病性脑卒中预后差。本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也进一步证实此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中小梗死为主,特别是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为主。从4周预后观察比较,有效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无效率达44.1%。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引发普通的糖基化和脂质代谢障碍使大动脉粥样硬化加快,血管舒张功能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升高,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黏度增高,这些病例因素均不利于脑梗死急性期侧支循环的形成及缺血细胞功能的恢复,因此其预后差[引。所以在发病后迅速控制血糖,将对预后起到有利作用。因此尽早尽可能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围内,对其预后及降低脑梗死发病率都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陆汉军(1963—),男,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邮编:253013);唐新辉,工作于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本文编辑 王雅洁), 百拇医药(陆汉军 唐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