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77971
益心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5期
益心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益心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益心脉颗粒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CHIC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脉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J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其病情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脉颗粒(由人参、水蛭、茯苓、桂枝、栝蒌等组成,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中药制剂室制备),每次10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

    1.3观察指标

    1.3.1症状观察采用《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包括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疲倦乏力、面肢水肿、腹胀尿少、夜寐欠安等),按轻、中、重度分级计分: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3分,重度计4分。
, 百拇医药
    1.3.2实验室检查指标全部受试者于参加实验第1天及第28天时,分别于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6mL,用于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I)、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试剂研究所提供,检测在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检验科协助下完成。

    1.4疗效判定标准

    1.4.1临床症状显效:主症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4.2心功能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Ⅱ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或较治疗前无改变。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r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刖Ridit分析。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两组实验室比较(见表2)

    3 讨论

    CHF属祖国医学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多为瘀血内停、水邪泛滥。多数医家认为,治疗当以温阳益气为主要治则,并辅以活血利水。现代医学认为,CHF的发病机制已经由单纯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转向以神经内分泌为主、多种因素参与的以心室重构为主要特征的心脏超负荷机制。慢性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活性持续增高,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律失常阈值降低。交感神经活化后另一重要作用是:激活包括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内的一些全身和局部的激素系统,使血管张力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凋亡,最终使心功能趋向衰竭。IL-6、ET-1是在心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其水平的改变是反映心力衰竭发生时间及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益心脉颗粒是著名心血管专家方显明教授的经验方,方中以人参作为君药,大补心气、安神益心,且有气行血行之意;桂枝为臣药通阳行脉,辅助人参以补益心气,振奋心阳;栝蒌理气宽胸、化痰泄浊;水蛭活血逐瘀、通脉散结共为佐药;茯苓利湿消痰、宁心安神为使药,诸药配伍,可起到益心气、通血脉、散瘀结、利水湿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益心脉颗粒可显著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组能通过更好地降低AngⅡ,IL-6,ET-1,提示中药益心脉颗粒有降低CHF时RAS的过度激活及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作用,影响心力衰竭时心肌重塑过程,从而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作者简介:黄绍湘(1957—),男,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邮编:530011);杨小英,工作于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本文编辑 王雅洁), 百拇医药(黄绍湘 杨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