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00971
早发冠心病血瘀证与痰浊证的研究现状与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8期
     中药所具有的改善心肌缺血、调节舒缩血管活性多肽的作用已经被证实。因此,抑制ET的分泌,拮抗ET的效应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保护内皮损伤,是中医治疗早发冠心病的重要途径。

    2.3 与凝血机制的关系抗凝血系统主要包括抗凝血酶系统和蛋白c系统,其主要物质是抗凝血酶Ⅲ、蛋白c(PC)、蛋白s(ATm)等。因此有学者通过对CI-ID病人抗凝血系统改变与中医证候关系的研究,表明抗凝系统功能的主要物质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等显著降低。凝血因子Ⅶ是凝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辅助因子,是参与凝血因子X外源激活途径中的唯一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Ⅶ的凝血活性(FⅦc)被活化后其促凝血的活性明显增加,国外研究报道血浆FⅦc增高是CHD发生的危险因素,国内研究表明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稳定期心肌梗死病人FⅦc明显也高于健康人。FⅦc升高导致的高凝状态是中国汉族人群中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结果显示CHD心血瘀阻证病人FⅦc较之健康人对照组显著升高,说明FⅦc与CHD血瘀病理存在一定的关系。吕中发现冠心病血瘀证病人单核细胞促凝活性表达显著增高,纤溶活性下降。刘红旭等对59例血瘀证病人的研究表明,CHD血瘀证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徐西等对25例CHD血瘀证病人的研究亦得出相同结果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