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498246
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之瘀热阻窍证(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8期
     中图分类号:R743.31 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8-0723-03

    中风有急性期和恢复期之分。在急性期,中医学根据有无意识的改变把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仅有肢体经络形证而无神志改变者为中经络,同时有意识症状者为中脏腑,其中邪实窍闭者为闭证,正虚阴竭阳亡者为脱证。中风闭证多因风阳痰火蒙闭神窍,气血逆乱,上冲于脑,络损血溢,瘀阻脑络,而致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中风急性期之风火相煽、痰瘀闭阻,源于血分瘀热,搏击不解,闭阻脑窍,而令邪热愈炽,瘀阻益甚,进而化火生风,进一步加重瘀热阻窍的病势。

    瘀热阻窍证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创立的“瘀热相搏”系列证候中的一个重要子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周仲瑛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先后对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出血性中风、出血性疾病、重症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疾病进行多项专题研究,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分析,发现内科领域多种急难病症均存在“瘀热”病理因素,并通过凉血化瘀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从而创立了“瘀热”病因病机学说。

    所谓“瘀热相搏”证,是指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以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证型。瘀热阻窍证即是由于瘀热相互搏结,血气蒸腾于上,以致蒙蔽神明清窍。临床可见发热、神昏、偏瘫、失语等症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