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各种心律失常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口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28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心律失常发作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的63.3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病人有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的作用。
关键词:稳心颗粒;心律失常;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1.7 R28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2-1251-02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也是引起各种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病病人,而单纯用西药治疗心律失常多有致心律失常等毒副反应,且疗效欠理想,部分心律失常呈持续性发作或反复发作,因此治疗心律失常以及降低心律失常导致的病死率对降低心脏病总病死率意义重大。现对60例心律失常病人,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稳心颗粒治疗,疗效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为我科2007年1月--2007年5月诊治的门诊或住院病人,符合《实用内科学》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7~72)岁,平均52.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5例,冠心病10例,肺源性心脏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炎3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例,无诱因7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8~71)岁,平均5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4例,冠心病11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心肌炎3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3例,无诱因6例。两组病人均不同程度出现心悸、怔忡、心烦、胸闷、气短、疲乏,脉促、结、带、数或迟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电图 频发室性早搏24例,频发房性早搏19例,心房颤动8例,窦性心动过速15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其中室性早搏合并房性早搏9例。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除对病因治疗外,室性早搏给予慢心律、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房性早搏给予美托洛尔、胺碘酮等,心力衰竭者结合毛花苷-C(西地兰)、地高辛和利尿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步长制药公司生产)每次1袋,每日3次。治疗28d为1疗程,治疗期间每天记录心率,每周心电图检查1次,治疗前后做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所有病例症状改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修订标准》;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判定标准。
2 结 果(见表1)
3 讨 论
心律失常归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临床表现以脉象异常为特点,其病机可责之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脉络瘀阻。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阳气虚弱,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心动悸。所以治当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兼以活血通络,以复脉定悸。稳心颗粒正是以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为主要成分的补虚滋阴活血方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党参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和解聚作用,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黄精具有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三七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抑制窦房结及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调节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甘松具有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甘松中含缬草酮具有膜稳定作用,能阻断折返激动,有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
本组临床研究显示:稳心颗粒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减少24h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总数,并能改善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的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作者简介:孙小红(1966—),女,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中医院(邮编:030012)。
(本文编辑 郭怀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