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622628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测定在心脑血管血瘀证诊断中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沙信山 沈 群 缪韦韦 季健敏 朱光荣 姜鹏君
第1页

    参见附件(1407KB,2页)。

    沙信山 沈群 缪韦韦 季健敏 朱光荣 姜鹏君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在正常人与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中的表达,探讨MPA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包括急性血瘀证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血瘀证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心病、脑梗死)和轻型血瘀证组8例(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另随机选取3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41,从而得出MPA表达的百分率数值。结果血瘀证各组与正常组比较MPA数值均增加(P0.01),急性血瘀证组慢性血瘀证组轻型血瘀证组正常组。MPA数值与血瘀证积分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93,P0.05)。结论MPA测定在血瘀证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判断血瘀证轻重、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血瘀证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 血小板活化 心脑血管病

    【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K0606)

    【分类号】R277.7

    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栓性疾病病人血循环中有血小板与白细胞间的异源聚合,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onocyte-platelet aggregates,MPA)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中心环节的作用[1]。血瘀证是中医常见临床证候之一,以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瘀斑、脉涩等为主要特点。现
------
     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栓性疾病病人血循环中有血小板与白细胞间的异源聚合。单核细胞一血小板聚集物(monocyte-platelet aggregates,MPA)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中心环节的作用。血瘀证是中医常见临床证候之一,以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瘀斑、脉涩等为主要特点。现代医学认为,血瘀证是一种高聚、高黏、高凝的病理状态,其物质基础是血液中微栓子的形成,即中医学中所讲的瘀血,本质是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从血瘀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心脑血管血栓的形成。本研究通过比较MPA在正常人与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中的表达,分析MPA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从而为血瘀证的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0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