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138439
脑梗死致病基因多态性热点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
     中图分类号:R743 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6-0740-04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眩晕、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包括动脉粥样硬化(AS)性血栓性梗死、脑栓塞、脑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LACI)、无症状性梗死等。按照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腔隙性梗死。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病理生理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危险因素,例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等。常见的危险因素并不能解释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遗传因素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sup】[1]【/sup】。日前已经发现多种与脑梗死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本文将主要综述国内外研究热门的几种与脑梗死相关的基因多态,以期对脑梗死的致病基因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获得对脑梗死遗传易感性更为全面的认识。

    1 炎症细胞因子基因

    1.1 肿瘤坏死因子(TNF) 肿瘤坏死因子作为1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促炎性因子,国外研究表明TNF-α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具有一定相关性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