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36715
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黄琛 钱海凌 李丽 莫霄云
    参见附件(12kb)。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由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组数据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资料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1)为广西卫生厅医疗卫生重点基金课题(合同号:重2010089)

    2.1 两组血瘀证证候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血瘀证证候评分(x±s)分

    2.2 hs-CRP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对照组治疗后hs-CRP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改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hs-CRP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x±s)

    2.3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FMD和NM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FMD和NMD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明显改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x±s)

    3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无疑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内皮损伤是动脉硬化形成的中心环节[4]。血管内皮损伤后体内的凝血系统激活,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传统中医学典籍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名,但有类似病变及其临床表现的论述,结合其发病特点及病变发展后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晕厥等症状,主要属于中医脉痹、头痛、眩晕、健忘、厥证等范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则以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多见,其中以瘀血内阻尤为关键。现代中医学研究也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血瘀证关系十分密切。本研究使用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结果显示加用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治疗后,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瘀证证候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hs-CRP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本研究所用活血利水中药复方主要是由黄芪、茺蔚子、丹参、夏枯草、车前子等组成。方中黄芪益气活血,利尿消肿;丹参辛甘微寒,活血兼行气,既升又降;茺蔚子性平和,活血偏上行;夏枯草苦寒,泄热散结;车前子甘寒滑利,利水渗湿。上药配伍使用,具有活血行气,通脉利水之效。复方丹参萃取液能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具有抗血栓的作用[5]。黄芪和丹参配伍能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作用优于单味药物组[6]。本研究结果表明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具有改善AS患者血瘀证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现被看做是AS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测定可作为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进而推测AS的进展情况。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包括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两种形式。AS已被证实是一种炎症性疾病,hs-CRP是一种经典的非特异性炎症标记物,与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关系密切。本研究发现加用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治疗后可以进一步降低hs-CRP水平,明显改善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提示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改善内皮舒张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有关。曾国安等[7]证实了黄芪多糖通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CRP、MDA、NO、ET-1等指标,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从而起到抗AS的作用。陈昕琳等[8]也证实了丹参多酚酸B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高敏C反应蛋白可使血管内皮表面黏附分子表达水平上调[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