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36723
埋线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燕军 蒋素英 胡赟 孟江 梁宁燕 黄金良
    参见附件(12kb)。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各项指标积分变化(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积分变化(x±s)分

    3.3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变化(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比较(x±s) cm/s

    3 讨 论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新旧学说很多,国内外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偏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以头部发作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多见于青年人,尤以青年女性更为多见,疼痛的部位多见于一侧或双侧颞部。

    中医学称偏头风、偏头痛、头风,源于《素问·风论》,属“头痛”范畴。偏头痛以头的左右侧部疼痛为主,而头侧部为手足少阳经脉分布位置,则偏头痛之病位在手足少阳经脉,其病应属少阳头痛,三阳络是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故取之治疗偏头痛,属循经取穴[2,3]。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的主要穴位,该穴具有熄风清热降火、通畅气血、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该穴对脑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存在双向调节作用[4]。《灵枢·终始》曰:“久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张景岳释曰:“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能散也”。故针灸临床中,对一些慢性和顽固性疾病多采用留针或埋针之法,以延长刺激时间。埋线是为了延长对穴位的刺激时间,而将医用羊肠线埋入人体穴位或组织里,通过肠线长时间刺激穴位及肠线逐渐液化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产生生物反应的全过程来激发神经,调节经络脏腑气血功能,促进阴阳平衡,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5]。穴位埋线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管新生,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6]。《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素问·针解篇》:“苑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祛瘀方能生新,所以有些痛症,系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局部放血以排除血脉中郁结已久的病邪。四神聪穴处于巅顶,为诸阳气聚会之处,能调节一身之阳气,阳气实则阴阳平衡。四神聪以其特殊的位置,可醒脑健脑,通督补髓,而脑为“元神之府”,故可治元神之疾。太阳穴位于颞部,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为治疗头痛要穴。四神聪、太阳穴放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