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35888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王向英
    参见附件(12kb)。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对55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的部位、性质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部位、数目等。结果 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5.5%;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复发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0%;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不稳定性斑块。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R74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0944-02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A)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血管狭窄,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超声检查是诊断、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且颈动脉的位置表浅,其中斑块更易于检测。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病人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44岁~75岁,平均57.4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排除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病史者以及胶原系统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其中初发性脑梗死32例,复发性脑梗死23例;脑血栓形成24例,腔隙性脑梗死31例;梗死灶左侧21例,右侧11例,双侧23例;梗死灶数目:单发26例,多发29例;梗死部位:皮层12例,基底节34例,脑干、小脑9例。

    1.2 方法

    1.2.1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美国GE 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 MHz~10 MHz。病人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颈尽量仰伸,使颈部充分暴露,头转向对侧或保持正中位,从锁骨内侧端开始,探查病人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 及颈内动脉(ICA) 颅外段、颈外动脉(ECA ),观察内膜-中膜厚度(IMT) 和管壁内径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部位、数目等。

    1.2.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标准 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者正常,IMT>1.2 mm为斑块形成[2]。根据回声特点分为软斑、硬斑、扁平斑和溃疡斑4个病理分型,其中不稳定性斑块包括软斑及溃疡斑,稳定性斑块为扁平斑和硬斑[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5例脑梗死病人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7例,检出率为85.5%。其中初发性脑梗死24例,复发性脑梗死23例,且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多发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血栓形成22例,腔隙性脑梗死25例;单发脑梗死21例,多发脑梗死26例;皮层梗死12例,基底节梗死29例,脑干、小脑梗死6例。详见表1。

    表1 55例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例(%)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 共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103块,其中颈总动脉分叉处59块,颈总动脉主干24块,颈内动脉颅外段13块,颈外动脉7块,左、右两侧颈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本组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

    表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比较块

    2.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47例有颈动脉斑块患者中,稳定性斑块11例,其中扁平斑3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