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35855
新活素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肺毛细血管压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方传刚 卫海松 武红斌 王亮亮
    参见附件(12kb)。

     摘要:目的 观察新活素对心力衰竭患者肺毛细血管压(PCWP)的影响。方法 将3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新活素加常规纠正心功能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PCW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肺毛细血管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肺毛细血管压而治疗心力衰竭。

    关键词:新活素;心力衰竭;肺毛细血管压

    中图分类号:R542.2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1006-0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心脏功能失代偿的表现,为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大多数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其发病率也逐年增多,心力衰竭的发生是心脏结构变化的最终结果,同时体内的各种内分泌因子对其发生也有重大的影响。脑利钠肽是利钠肽系统的一成员,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心、肺等组织,其中以心脏含量最高。由于它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分离出来因而得名,主要由心室合成和分泌[1]。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脑利钠肽分泌的主要条件。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脑利钠肽,具有扩张血管,有效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利尿利钠,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2,3]。近年的研究表明,新活素对在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好,但除以上作用机制外,是否还有其他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HF患者应用新活素后其肺毛细血管压(PCWP)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推断其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9月—2010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因HF住院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64.10±5.03)岁;冠心病3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新活素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63.10±6.09)岁;冠心病5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5例。HF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欧洲心血管指南诊断标准,HF的分级按照纽约心血管协会分级,达到Ⅲ级~Ⅳ级者,入院时左射血分数<40%,且有两名主任医师确诊。排除标准:除外明显的瓣膜狭窄、肥厚性或限制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炎以及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重度肺动脉高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基础肺毛细血管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按照2005ACC/AHA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具体包括,吸氧,卧床休息,利尿, 低钠饮食,合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能耐受血管转化酶抑制剂者,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合理使用洋地黄类药物,醛固酮抑制剂,抗感染及控制液体入量等措施。新活素组患者按照上述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新活素具体用法为推荐用法:先给予负荷量1.5 μg/kg静脉推注,然后按维持剂量0.007 5 μg/(kg·min)连续静脉泵入72 h。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 d后的PCWP。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 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CWP比较(x±s)

    3 讨 论

    在最新的2005欧洲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人脑利钠肽血浆水平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基于与心功能的密切关系,许多研究人员对人脑利钠肽在心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正常情况下心室含人脑利钠肽量很少,当室壁张力升高时迅速刺激基人脑利钠肽因表达,大量合成人脑利钠肽分泌入血。因此人脑利钠肽又被称为心力衰竭潜在的“白细胞计数”。在HF的病理生理改变及诊断中,人脑利钠肽的重要作用得到肯定。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血浆水平的升高与心功能(通常是左心功能)的下降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也有重大意义。新活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重组人脑利钠肽,但与心室肌产生的内源性多肽有相同的作用[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