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158111
绿茶多酚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相关机制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徐艳 章军建 杨英 刘晖 张磊
第1页

    参见附件(2465KB,3页)。

    徐艳 章军建 杨英 刘晖 张磊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剂量的绿茶多酚对慢性脑低灌注后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以探讨绿茶多酚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生理盐水组、2VO+GTP100组[绿茶多酚100 mg/(kg.d)]、2VO+GTP400组[绿茶多酚400 mg/(kg.d)]。采用大鼠2VO制备慢性脑低灌注模型,结扎后从第4周开始给药,给药4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功能,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Nrf2mRNA的表达。结果绿茶多酚缩短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逃逸潜伏期,使大鼠在平台区的停留时间延长。绿茶多酚减少海马组织的MDA含量,增强SOD活性,但对AchE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400 mg/(kg.d)剂量的绿茶多酚增强海马组织Nrf2mRNA的表达。结论绿茶多酚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后的认知功能损害,减轻海马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抗氧化能力,尤其是400 mg/(kg.d)的剂量,但对胆碱能系统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绿茶多酚 慢性脑低灌注 认知 乙酰胆碱酯酶

    【分类号】R285.5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由于痴呆的治疗方法有限,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早期防治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血管因素引发的认知功能改变,它涵盖了从轻
------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由于痴呆的治疗方法有限,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早期防治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血管因素引发的认知功能改变,它涵盖了从轻度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不同水平。慢性脑低灌注模型模拟了VCI的发病过程。绿茶其主要组分绿茶多酚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炎、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氧化应激反应被认为可能是慢性脑低灌注造成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学上的重要中间环节。胆碱能系统的损害可导致认知功能的障碍。海马组织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观察了绿茶多酚对慢性脑低灌注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从海马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胆碱能系统功能的变化上进一步探讨了绿茶多酚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早期防治痴呆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6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