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219442
黄连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刘永娟 王素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刘永娟 王素梅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黄连素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黄连素0.3g,每日3次,疗程8周。对比8周后两组患者24h平均心室率、6min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NYHA)情况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并分别与入组时进行比较。随访两组患者1年内因心衰加重再住院次数和因心衰急诊就诊次数及两组患者死亡数;观察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8周后患者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试验、LVEF较入组前明显改善,TNF-α、BNP较入组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8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8周后24h平均心室率与入组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下降趋势;治疗组1年内因心衰加重再住院次数和因心衰急诊就诊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继续服用症状消失。结论黄连素能够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副反应少。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黄连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B型利尿钠肽

    【分类号】R541.6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是心室重构,而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心力衰竭时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免疫机制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1]。本研究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黄连素治疗,取得很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
------
     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黄连素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9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4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