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原发病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曲克芦丁(维脑路通)0.6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彩色多普勒
中图分类号:R743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09540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易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呕吐,客观体征较少,适当的治疗是有效缓解症状的关键,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行气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多种血管阻塞性疾病[1,2]。我科自2008年7月起,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彩色多普勒(TCD)血流指标的变化,并与临床常用的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注射液作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1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男37例,女43例,年龄48岁~72岁(53.5岁±7.8岁);对照组男34例,女46例,年龄45岁~70岁(54.6岁±6.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辅助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恶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脑出血或脑占位所致的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诊断标准 参照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3]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突然出现的眩晕、恶心、呕吐症状;CT或MRI未见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或出血灶;TCD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
1.3 治疗方法 在原发病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0.6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在治疗前后均做TCD检查,观察用药前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量。按照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眩晕的疗效判定标准[4]判定疗效。治愈:眩晕、恶心、呕吐及水平眼震等症状、体征消失,TCD显示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及TCD改善≥50%;无效:症状、体征及TCD改善<50%。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2.2 TCD检测结果(见表2)
3 讨 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动脉痉挛微栓子栓塞致脑干、小脑缺血而产生的局部症状群[5]。祖国医学认为其属于“风眩”的范畴。其早期很少形成梗死,但反复发作也能形成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尽快终止发作,对VBI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VBI主要表现为突发的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复视、口周麻木及猝倒发作,临床上以眩晕、呕吐为最常见。疗效评判多以症状改善为标准,缺乏客观依据。检测和诊断,目前国内主要应用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DSA是评价VBI性眩晕血管病变的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但由于DSA的有创性以及其他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的不断改善,因此一般不将DSA作为VBI患者的首选检查[6]。MRA具有无创性,无需注射对比剂,操作简单安全,且多方位、多角度旋转成像等优点,但存在检查时间长、费用较高,安装有磁性和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MRA检查等缺点。而TCD检查则具有重复性好,无痛、无辐射、无创,操作便利和费用低等优点,但易受到颞骨壁厚度、超声发射功率、颅内动脉行走方向等因素影响。但TCD可以对VBI的患者进行随访和疗效观察,适合二级以下医院的推广使用,尤其适用于老年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且易被患者接受[7]。因此,本实验在选择病例时增加了TCD检测,以便更好地观察治疗效果。
然而,目前治疗VBI的手段比较有限,有效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使用钙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扩容治疗以及调节脑细胞代谢等。祖国医学对该病有独到的认识,其中不乏有效的治疗。国内既有用醒脑静治疗中枢性眩晕的报道[8],也有用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报道[9],但均缺乏TCD检测的客观指标。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每100 mL中含川芎嗪100 mg,丹参素20 mg。两者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丹参素可以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减轻缺血引起的脑水肿,拮抗缺血后脑组织的单胺类介质、兴奋性氨基酸的异常变化,抗氧化、抗炎。川芎嗪是从川芎根茎中提取分离的生物碱单体,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减少脑缺血时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发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抗炎等作用。两者合用,相辅相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解决了以往认为两药存在针剂剂型配伍禁忌,且丹参可引起川芎嗪吸收减慢和生物利用度降低的技术难题,方便了临床应用[10]。
本研究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VBI,与以往临床常用的维脑路通相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明显,TCD变化的程度更加明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VBI,既有明确的药理学基础,又有作用快,使用安全,应用范围广,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等特点,而且采用TCD检测费用低廉,无创无辐射,更适合基层医院客观观察临床用药前后疗效改善情况。但本研究仅是对其近期疗效的观察,其远期疗效及复发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宗青,李喜芹.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30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06,19(10):56.
[2] 王春华,徐荣,王东欣.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武警医学,2005,16(7):42.
[3]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8.
[4] 傅志慧.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9):516517.
[5] 康丽君,王者晋,罗树明.VBI 40例血液动力学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1999,15(1):25.
[6] 罗春霞,迟路湘,史树贵,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血管结构[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17kb)。